商号,又称商事名称,是商事经营主体在从事商行为时所使用的名称,即商事主体在商事交易中为法律行为时,用以署名或让其代理人使用,与他人进行商事往来的名称。商号作为商事主体的代表符号,不仅可以区分不同商事主体,减少和避免交易中的混乱,而且对维护公平竞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商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商事主体选定商号的方法因国家而异,一般分为两种:商号真实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商号真实原则是法律对商事主体选定商号加以严格的限制和规定。根据此原则,商号应与商事主体的姓名相吻合或与商事经营的种类相一致。
自由主义原则是法律对商事主体选定商号一般不加限制,商号与商事主体的营业种类和经营范围无关,法律不加过问。
在商号的选定上,一些国家采取的是自由主义原则,但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对商号的选定也作了一些禁止。
商号一经选定并登记后,商事主体的商号便形成了。商事主体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使用自己的商号,如果商事主体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商号,把商号出借出去,由此产生的债务应由商事主体和该他人负连带清偿责任。
商号权是商事主体对其商号所享有的专用权,是商号所有人依法使用、转让其商号并禁止他人滥用的权利。商号权作为商号在法律上权利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积极的权利。
商号权的性质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商号权是一种人身权,是商事主体人格权的象征;另一种观点认为商号权是一种财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第三种观点认为商号权是兼具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性质的权利。
商号权具有以下特征:
商号一经登记,商事主体便拥有了商号权,就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商号权的保护范围是指商号权的效力范围。规定商号必须登记的国家对商号的保护只限制在已登记注册的商号,在此范围内商号权人享有商号专用权并可对抗第三人。
商号侵权行为是指同一地区的同业竞争者以不正当竞争之目的使用他人相同或类似的商号的行为。构成商号侵权行为的要件包括侵权行为的主体、行为人使用他人的商号、行为人使用他人的商号导致其与他人的营业被误认、行为人主观上出于故意。
许多国家采取商法与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一起保护商号,商法主要保护商号侵权行为的主观条件,不正当竞争防止法则保护商号的使用范围。
驰名商号是在一定地区内享有较高声誉并在交易上为公众所熟知的商号。对驰名商号的保护应予以扩大,超越同一地区和同一种营业的范围。
我国目前对商号的保护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加强对商号的法律保护,明确商号权的性质和保护范围。
借条遗失后的法律补救措施,包括订立还款计划、出具书面证实材料、委托代理人与债务人接触、故意扩大诉讼标的和录音交谈作为证据等方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没有借条如何起诉的条件和借条复印件的法律效力。在面临借条遗失的情况时,债权人应采取适当的法律补救措施,并
原告委托代理人参与的一起诉讼案件。案件涉及被告从原告处借款的事实,以及借款与梁xx无关,双方属于合法借贷关系的争议。庭审调查表明,被告从原告处借款后未及时偿还,且借款用途与原被告之间法律关系无影响。原告一直向被告催讨债务,未超过诉讼时效。代理人认为被
著作权代理的定义、特征、优势和职责。著作权代理指获得著作权人授权后,代理人代表其行使部分财产权利的行为。其特征包括以被代理人名义活动、具有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代理机构优势在于联系广、人才专、信息快和协调能力强,其职责包括提供需求信息、谈
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指出我国商号制度由多部法律组成,但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同时,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尚未得到正确界定和确立,商号的构成要件也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完善商号法律制度,确立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并明确商号的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