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号可以转让吗

时间:2023-11-27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6884
商号,是企业用于工商登记时的商号名称,享有专属权利。我们知道,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义务不能放弃。那么,商号可以转让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商号的转让及其问题

一、商号转让引发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混同

商号转让是指商事主体将其所享有的商号权利让与受让人的行为。由于商号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特征,商号本身具有识别商事主体的人格权的作用。商事主体在与其他主体发生债权债务关系时,都是以其商号为识别性标志来参与其中的。然而,在我国,对于商号转让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法律并没有明确的程序或实体规定,极易引起商号前后使用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混同,给其他债权人的利益造成侵害。

二、商号转让与商号出借的混同

商号转让是指商主体将其享有的商号权利全部让与受让人的行为。商号出借是指商主体将商号使用权部分或全部让与他人的行为。在我国的商事实践中,两者极易引起混淆。商号转让的效力是出让人丧失商号权,受让人成为该商号权的主体,商号转让后,原商号所有人负有竞业禁止的义务。而商号出借后,原商号所有人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其商号进行业务活动。然而,我国现行法对商号出借没有作出十分明确的规定,因而在商号转让与商号出借的问题上很容易造成相互混同的现象,从而引起相互之间的责任纠纷。

三、企业解散破产时商号权转让的问题

在我国,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要求,企业名称在该企业被注销后一年内、被撤销及吊销后三年不得被核准使用。依照此规定,在商事主体解散、破产时商号权是无法转让的。然而,商号权属于财产权的范畴,在商事主体破产、解散时,只要有商号权转让的需求,该商号权仍然具有价值,也是商事主体财产权的一部分。禁止它在解散、破产清算时单独转让,则剥夺了商事主体该项财产权实现的途径,这对于商号权利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然而,如果允许商号权在商事主体破产、解散时转让,那么在具体操作上是先处理商法人的财产,还是先处理商法人的商号?这个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四、商号随企业部分转让存在的问题

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企业名称可以随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转让,意味着企业名称也可以单独转让。然而,对于“随企业的一部分转让”的具体解释,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同时,企业的一部分转让出去后,对于剩余部分的处理也没有明确规定,包括是否可以继续使用相同名称经营等。这样的立法缺乏准确的界定,给商号转让的操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债权转让协议和欠条的关系

    债权转让协议和欠条的关系,以及债权转让的相关法律后果和限制。根据《合同法》规定,债权转让需满足条件,但不必在签订债权转让协议后写欠条。债权转让包括全部和部分转让,新加入的债权人与原债权人共享连带债权。破产企业合同债权的转让受主体限制、确认程序限制和公

  • 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现象

    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现象。当前,我国法律对商号权的保护存在不足,导致商号权与商标权发生冲突。文章提出解决建议,包括灵活运用现有法律规定、赋予商标和商号合理的法律地位、完善商号与企业名称的定位、借鉴国际做法制定相关法律、构建统一的商号法律保护体系以

  • 商标与商号产生权利冲突的原因

    商标与商号产生权利冲突的原因。其中,构成相似性、商标与商号的构成要素以及消费者的混淆是主要原因。商标主要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而商号是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用于表明不同于其他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特征。由于商标和商号的某些相似性和消费者混淆,导致了权利冲

  • 商号权纠纷的主体限制

    商号权的主体限制及相关规定。商号权主体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个人不能成为商标权纠纷的主体。企业名称在使用时应保持一致,任何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行为都将受到处理。商号注册需遵循强制登记、先申请先核准、分级核定与管理以及主体名称限制等原则。

  • 企业名称(商号)转让合同纠纷
  • 商号的定义和作用
  • 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法律分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