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称是组建企业法人的必要条件,产生于企业成立之前。企业名称在经核准登记后,企业才可以申请设立。而商号是在企业成立之后,由企业在经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基础上创设,并在营业活动中使用而产生。因此,产生的时间顺序是企业名称、企业、商号。
企业名称属于人格权,不得转让。而商号属于商事人格权,具有知识产权属性,可以依法转让。
企业名称应当在登记机关依法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使用。商号一经使用即生效,无需登记。
企业名称一般能够反映出企业所在地、行业和组织形式。而商号字面上一般反映不出相关信息。
企业名称一般在政府管理、合同、诉讼等场合使用。商号一般在广告宣传、产品包装等营业领域使用。
企业及其分支机构都有依法登记的名称,但只有企业自身才能拥有商号。例如,分公司有依法登记的名称,但是分公司没有独立的商号。
企业名称发挥区分作用的范围不受地域限制,在任何地区和领域都可以通过企业名称的文字组成区分不同的企业。商号一般在企业所在地的地域范围内发挥区分作用,尤其是特定行业,如餐饮、修理等行业的小企业,在同一城市可以通过商号予以区分。但当超出所在地从事活动时,通常应在商号前加以限定,避免因自身权利行使侵犯他人商号权。
企业名称仅具有表明身份的区分目的,而商号具有彰显商业价值的营利目的。
企业商号的变更及登记程序。企业名称可变更,但必须在变更决议作出后30天内申请变更登记。变更登记需提交相关文件,包括变更决议、申请书等。商号权具有区域性、公开性和转让性特征。除全国知名企业外,其他商号只能在登记地区享有专有使用权。
商号申请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包括避免与国家名称、党政机关名称等混淆,不得含有不良道德风尚内容,不得与外国国家或地区名称相同或近似,不得与政协委员府间国际组织的名称相同或近似,不使用外国文字或汉语拼音组成的名称等。同时,商号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也具有
商号权的保护范围及商号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特征。商号权的保护仅限于已登记注册的商号,商号侵权行为是指同一地区的同业竞争者以不正当竞争为目使用他人相同或类似商号的行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商号的概念和特征,商号是商事经营主体在商事交易中的名称,具有区分不同商
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指出我国商号制度由多部法律组成,但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同时,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尚未得到正确界定和确立,商号的构成要件也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完善商号法律制度,确立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并明确商号的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