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商标与域名的权利冲突主要表现为,域名以驰名商标或者驰名商标的变相表述作为组成部分获得域名注册。
这种冲突对驰名商标所有人的损害不在于使其失去了以该驰名商标为组成部分进行域名注册的机会,因为多数情况下驰名商标所有人可以选择与已注册域名不同的域位(如选择“.firm”而不选择“.com”)或者在已注册域名中加入非字母字符(如“-”)以示区别,同样可以获得注册。真正的损害仍然在于引起公众误认和损害驰名商标的鲜明识别性这两个方面。这与驰名商标的传统保护的出发点别无二致。
因此,在无专门立法的情况下,美国即是通过商标反淡化法来保护陷于冲突的驰名商标的。我国国内亦无相关的专门立法,只是在1998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应商标局请求将尚未在”.com .cn“域位上注册的我国驰名商标代为注册并预留两个月,有关企业可以在此期限内办理域名注册事宜。但这种预留措施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它不可能将有可能引起误认的近似域名全部代为注册并预留,也就无法达到保护驰名商标鲜明识别性和避免误认的目的。
在国际上,解决驰名商标与域名的权利冲突的探索也在进行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9年6月审议通过的《保护驰名商标条款》中已明确地把域名列入调整范围。该条款指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记作为域名在国际互联网络上进行恶意注册至少是一种模仿驰名商标的行为;为了给驰名商标所有人以有效的救济,对于恶意的注册,可以请求注销该域名或者将其转为已有。该条款同时规定,域名或其基本组成部分构成对一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义译、音译,足以导致误认并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的,驰名商标所有人得行使禁止权。但目前国际上实现此项禁止权的有效途径尚未建立。1999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曾公布了一份有关国际互联网络域名管理的最终建议书,提出设立一个程序处理侵犯商标权的恶意抢注,使国际性的驰名商标所有人有权请求撤销抢注者抢注的域名。
存在权属争议域名购买行为的法律风险。域名在数据传输中标识计算机电子方位,在交易中如存在权属争议,可能导致资金与精力损失。为避免风险,建议在购买前咨询律师并拟定合同,若转让方隐瞒争议应追究违约责任。域名交易专业性强,寻求专业律师协助以确保权益。购买存在
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将案件分为特殊类型和一般类型两类。四川高院对大额诉讼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有管辖权,其他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特定类型如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纠纷案件,以及涉及驰名商标认定和垄断纠纷案件,由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摹仿翻译他人驰名商标的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对摹仿翻译驰名商标的行为会进行限制和禁止。对于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包括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伪造商标标识等。同时,人民法院在保护驰名商标时会考虑商标注册情况、商标法规定以及驰名商标认定的作用等因素。
域名从最初的技术概念逐渐演变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标识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域名成为企业在网络空间的商业形象代表,具有宣传和销售功能。域名的商业标识价值不断上升,成为企业竞争的对象。然而,域名资源有限,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导致域名抢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