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案件审理的准确性和法律适用性,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该解释第七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域名纠纷案件时,对于符合第四条规定的侵权情形,应适用相应的法律规定;对于构成不正当竞争的情况,可以适用民法通则第四条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因此,在域名纠纷中,适用的法律包括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侵权相关法律,以及民法通则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在域名纠纷案件中,侵权主体通常是实际使用有争议域名的人,与域名注册人并不完全相同,这给法院正确确定侵权主体增加了难度。因此,原告提供的域名查询结果仅具有初步的证明力,如果有其他证据证明域名注册人与实际使用人不一致,就不能认定域名注册人为侵权主体。根据司法实践,涉及域名实际使用人的其他证据包括网站的ICP备案登记信息、网页上标示的联系人信息、网站版权页上显示的版权信息等。其中,备案登记信息对于确定域名实际使用人具有较直接的证明力。特别是对于经营性网站而言,由于国家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实行许可制度,可以根据ICP备案登记信息确定侵权主体。然而,非经营性网站采用备案制度,其备案是由网站经营者自行在网上进行,备案部门对备案信息不进行实质审核,因此非经营性网站的ICP备案信息没有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确认效力,仅具有初步的证据力。
在本案中,出现了“19floor.com”的主办单位姓名为“林阳”,但身份证栏中的身份证号码对应的姓名实际上是“王林阳”。因此,二审法院向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核实主办单位的准确名称,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身份证明进行备案。
根据《解释》第四条规定,认定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需要满足四个要件:(一)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二)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对原告驰名商标进行了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引起相关公众的误认;(三)被告对该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没有权益,也没有使用该域名的正当理由;(四)被告对该域名的注册、使用具有恶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二个要件。近年来,司法界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出现了异化现象,甚至出现了当事人利用域名来“设局”认定驰名商标的案例。为了严格规范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该解释第三条规定,在原告以被告注册、使用的域名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为由提起的侵权诉讼中,驰名商标的认定不是原告获得救济的必要前提,因此法院不会审查所涉商标是否驰名。此外,在判断原、被告标识之间相似性的问题上,传统商标、商号等领域的相似性判断规则同样适用于域名纠纷领域。
根据《解释》第八条规定,被告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民事责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被告承担民事责任的一般方式是停止侵权、注销域名。如果仅判令被告停止使用域名,并不能真正消除对原告权益的侵害状态,因此需要确认这种状态无效并予以消除,即注销域名。判决被告注销域名时,被告应当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办理域名撤销登记手续。如果被告逾期不履行,原告可以请求法院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强制执行。本案中,法院判决的民事责任是注销域名。其次,原告可以请求判决将被告域名判归其所有,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判令原告注册使用该域名。这种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做法,直接将域名判归主张权利的一方。但在适用这种责任方式时,需要特别注意其可执行性。因为如果被告仅是该域名的使用人,而非注册人(且注册人可能是虚假的或无法找到),直接判令原告注册使用该域名可能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区分处理。如果判决归原告注册使用该域名,原告可以凭判决书到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办理域名转移手续,必要时,法院可以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第三,如果原告能够证明被告的行为给其造成了实际损害,法院可以判令被告赔偿损失。如果原告没有因被告恶意注册域名而遭受实际损失,则无需赔偿损失。
(本文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周根才提供)
酒后驾车肇事的民事责任问题。文章介绍了酒驾的法律禁止性规定和事故后的民事赔偿处理依据,包括受害人的赔偿内容、精神损害赔偿以及赔偿范围的具体内容。酒后驾车事故的精神损失费计算中,侵权人的过错是重要参考因素。
存在权属争议域名购买行为的法律风险。域名在数据传输中标识计算机电子方位,在交易中如存在权属争议,可能导致资金与精力损失。为避免风险,建议在购买前咨询律师并拟定合同,若转让方隐瞒争议应追究违约责任。域名交易专业性强,寻求专业律师协助以确保权益。购买存在
公司解散后的法律后果及相关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以及股东或发起人的责任都有涉及。清算组若妨碍清算,需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行政责任方面,清算组在承担民事责
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即法人因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根据中国的民法规定,法人需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备侵权行为能力。《民法通则》规定了法人可能面临的多种责任,包括产品损害责任等。同时,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也需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