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 进出口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的货物的,没收侵权货物,并处货物价值30%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向海关申报知识产权状况,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及其代理人未按照规定向海关如实申报有关知识产权状况,或者未提交合法使用有关知识产权的证明文件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海关启动查封扣留程序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所谓的“被动”程序,即依权利人申请扣留侵权货物;第二种途径是“主动”程序,海关依职权主动发现侵权货物并通知权利人申请。对于第一种依申请扣留,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发现该批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口的,带着足够的侵权证据并提供担保,请求海关扣留侵权货物。
该种途径比较苛刻,要求:
(1)表明自己享有知识产权的相关文件和证明;
(2)侵权货物收发货人、货物名称规格、进出境时间和航班航次等信息;
(3)等额担保。
对于第二种依职权主动发现并通知权利人程序,是指海关在实施货物监管过程中,发现货物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该知识产权必须首先在海关备案),主动通知权利人,再由权利人决定是否申请扣留。该种途径启动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知识产权已经在海关备案,没有备案的知识产权,海关不会关注。
获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工商业标记的条件和流程。包括注册商标和获得专利权的要求,只有符合相关规定才能受到保护。例如商标注册要经过初步审定公告和异议期等流程;而申请专利的主题必须属于专利法定义内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且具有新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独占性和时间性等法律特征。知识产权的作用包括保障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海关扣留货物之日起开始计算,在20个工作日内,如果海关收到人民法院就被扣留货物的财产保全裁定或者诉前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裁定协助执行通知书的,海关应当协助人民法院执行;未收到上述通知书的,海关就不再扣留有关货物,而将予以放行。
知识产权是企业开拓维护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中国海关查扣侵权嫌疑货物达2.4万批,涉及商品近9200万件。如何在边境环节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更为有效地阻止侵权商品进出口,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很多权利人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