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制度的效益实现需要公平的基础。公平在知识产权制度中主要体现为相互制衡的利益之间的平衡。随着经济、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制衡公平的因素日益多元化。然而,公平的主流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以专利制度为例,专利制度的规则应使专利权人在以下利益比较中占优势:自己投入研制的创新成果收益与购买他人创新成果的使用收益比较中占优势;购买他人创新成果使用收益与使用已进入公有领域的现有技术的收益比较中占优势;创新成果的市场收益与创新成本及维权成本的比较中占优势。这种优势应在整体评价中体现,以证明专利制度的公平性。
知识产权制度通过法律保障权利人的法定权利,但这种权利是对公众的一种义务要求和权利限制。知识产权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谋求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为了实现这种平衡,需要考虑权利人的合理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例如,在专利法中,发明人需要精确定义发明的范围,以促进继续发明;在商业秘密保护法中,通过对反向工程的合法性认证,平衡了原始发明和继续发明之间的关系。
贸易的前提是存在差距,贸易的目的是缩小差距。知识产权法提供的知识产权许可证贸易机制应与货物贸易的前提和目的一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给予知识产权以应有的保护,以实现利益平衡。发达国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应顾及竞争对手的合理权益,为发展中国家保留合理发展的空间,以缩小二者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上的差距。
科学创新对人类有双刃剑效应,当创新带来的恩惠大于灾难时,是可以接受的;相反,这种创新应受到限制。知识产权法应反映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尽管仅仅依靠知识产权制度无法减小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险,但通过知识产权法来表达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是合理且可行的。
生物的可专利性可能威胁人类,例如克隆人。传统的专利制度并未将伦理要求作为专利性的条件之一。因此,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来禁止克隆人,或者改变现行的法律以限制可授予活的生物体的专利。知识产权法面临许多来自生物技术的挑战,其是否能适应这些挑战还有待检验。
获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工商业标记的条件和流程。包括注册商标和获得专利权的要求,只有符合相关规定才能受到保护。例如商标注册要经过初步审定公告和异议期等流程;而申请专利的主题必须属于专利法定义内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且具有新
购买软件知识产权后,买受人只购买了承载知识产权的物品,知识产权还是归于其所有人。由此可知,在买卖合同中我国采用知识产权保留制度,买受人只购买了承载知识产权的物品,知识产权还是归于其所有人。软件知识产权的内容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与商标权。软件知识产权
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方式与解决其他各种商事纠纷一样,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形式,用仲裁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的涉外仲裁制度始建于50年代,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组建了150多家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
企业兼并重组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升,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制度障碍逐步消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兼并重组中的金融、财税、土地、职工安置等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提高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