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制是指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包括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内容。夫妻共同财产制的设立旨在保护夫妻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利益,维护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并保障夫妻与第三人交易安全。
根据不同的标准,夫妻共同财产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在我国古代的宗法家族制度下,夫妻关系实行的是夫妻一体主义,妻对夫具有人身依附性,一切财产归夫所有。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宗法家族制度受到质疑和批判,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对封建夫权发出挑战。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封建夫权,实行男女平等的法律制度,婚姻法明确规定夫妻对家庭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和处理权。
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具有以下特点: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包括:
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特别是夫妻一方对共同财产的处分,除另有约定外,应当取得对方的同意。在财产分割问题上,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采用的是共同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共同财产制是指除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外,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制。共同财产制有利于保障夫妻中经济能力较弱一方的权益,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夫妻地位平等。
知识产权是一种智力成果权,具有财产权和人身权的特征。婚后一方取得的知识产权权利属于该方专有,配偶无权在其著作中署名或决定作品是否发表。然而,由知识产权取得的经济利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发表作品所得的稿费和转让专利所得的转让费等。
根据继承法规定,女婿和儿媳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因此,将一方继承的财产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会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继承法相违背。遗嘱继承体现了个人意愿,遗嘱人可以指定特定的继承人。将夫妻一方因遗嘱继承而得到的财产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相当于修改了遗嘱,违背了遗嘱人的意愿。因此,婚姻存续期间,一方继承的财产不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
赠与的财产可以视为赠与整个家庭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这与大多数人的观念相符合。如果赠与人只想赠与夫妻的一方,可以在赠与合同中明确指明该财产只归其中一方所有,以尊重赠与人的意愿。
有人提出,在婚后所得共同制中,只有夫妻通过劳动获得的财产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非劳动所得的财产如继承和受赠的财产应视为夫妻的个人财产。然而,此次修改的婚姻法没有采纳这种意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夫妻共同财产已经涵盖了汽车、房产、股票、债券甚至整个公司和企业等。未来还将出现更多新的财产类型。上述四项只是列举了已明确的共同财产范围,但难以穷尽。因此,制定了这项概括性规定。
子女抚养义务的免除问题,指出父母无法以任何理由免除抚养子女的责任。文章提及夫妻财产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责任的约定,以及夫妻间各自承担债务的约定和扶助义务的免除问题。在约定中需确保债权人知晓,否则可能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同时,即使约定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
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可撤销性。新《民法典》使婚前协议具备法律效力,其签订源于年轻人对婚姻目的不明确和婚姻基础薄弱等问题。法律上,婚前协议中的“过错方净身出户”条款有效,并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关于婚前协议的撤销性,协议离婚并办理手续后不可反悔,但
净身出户的法律含义及离婚中常见的财产转移前兆。净身出户指离婚时一方要求另一方放弃一切共同财产。常见的财产转移前兆包括未雨绸缪、暗渡陈仓和桃僵。为防范和补救这些问题,应注意收集证据,包括掌握对方开户银行和资金流向等。
中国离婚财产分割的原则,包括均等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考虑离婚原因和是否存在法定过错等因素。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净身出户的概念和实际情况,指出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个词,并且一方要求对方净身出户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即使存在外遇行为,法官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