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知识产权法规 > 出版者的权利与保护期有多长

出版者的权利与保护期有多长

时间:2020-05-25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7511
我们知道任何的作家或者画家都有一定的版权权利,而且有一定的专利申请权利,但是这方面的权利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而且有相关的保护期,那以下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明白版权的保护期是多久。

出版者的权利与保护期有多长

根据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期如下:

1、作者为公民,其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合作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从最后死亡的作者的死亡时间起算。

2、法人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

3、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

4、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保护期为50年(自首次发表),但作者身份一经确定则适用一般规定。

5、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的保护期自首次出版后10年。

6、表演者享有的表明身分;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等保护期不受限制;其他自该表演发生后50年。

7、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的保护期自首次制作完成后50年。

8、广播电台、电视台享有转播、录制、复制自首次播出后50年。

二、作品著作权保护期满有什么后果

我国对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分别加以规定。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到法律保护。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保护期相同。作为作者的公民死亡,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终止后,其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著作权法保护。

在著作权的期限内,作品的著作权受法律保护;著作权期限届满,就丧失著作权,该作品便进入公共领域,不再受法律保护。

对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来说,不同类型的作品,法律中规定的保护期限是不同的。而要是在保护期满后,那么著作权人就不能再享有相关著作权保护。不过对于其中受永久保护的权利,如保护作品完整权,因为没有保护期限限制,换言之就是永久受保护的。

著作权内容有哪些

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

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密不可分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作者终身享有著作人身权,没有时间的限制。作者死后,作者的著作人身权可依法由其继承人、受遗赠人或国家的著作权保护机关予以保护。一般认为,它不能转让、剥夺或继承。

著作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是著作人身权的对称,指作者及传播者通过某种形式使用作品,从而依法获得经济报酬的权利。

出版是通过可大量进行内容复制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有文字以后发展起来的。古代金-文、石刻以及人工抄写、刻绘书籍,是一定意义上的出版;正式的出版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至唐代中叶盛行;现代出版主要指对以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承载的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包括印刷、复制等)、发行(或网络传播)三个方面。出版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凝结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集聚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成果,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讯逼供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刑讯逼供的定义、构成要件及相关法规。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采用残酷方式折磨被讯问人,以获取供述的刑事司法审讯方法。其构成要件包括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侵害的对象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根据刑法规定,犯刑讯逼供罪的将受到相

  • 涉港、澳、台知识产权诉讼的处理方式

    涉港、澳、台知识产权诉讼的处理方式,以及在涉外和国内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不同处理方式。对于外国当事人作为原告的情况,法院需审查其在中国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中国已加入多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并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在涉内知识产权诉讼中,原告需证明其与案

  • 我国《婚姻法》对家庭关系的规定

    中国《婚姻法》对家庭关系的规定,包括夫妻在家庭中平等的地位、人身权利义务、财产权利义务以及父母子女关系。夫妻在家庭中拥有平等的决策权、姓名权、人身自由权等。财产方面,采用婚后所得共同制,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权利,同时可以对财产归属进行书面约定。文章

  • 申请国家赔偿属于司法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吗?

    申请国家赔偿是否属于司法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问题。明确来说,国家赔偿不属于救济,而是因为国家或政府行为失当导致的损失补偿。根据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可申请国家赔偿。包括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况,

  • 国家赔偿直接损失的情形有什么
  • 国家赔偿属于哪种救济
  • 侵权造成的伤害如何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