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应对有形资产账户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实物盘点,包括库存现金、有价证券、材料、固定资产、在产品和产成品等。通过盘点,可以确定财产物资的实际情况。
审计人员要抽查凭证,以确定账簿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和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
审计人员要核实账户记录的余额,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计人员要核对有关记录,以验证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函证方法来取得证据,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对于结算类业务,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函证方法一般较为有效。
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计算的结果进行复算,以确定是否存在故意歪曲计算结果或计算错误的情况。包括合计数的复算,如工资汇总表的复算;有关调整数和分配数的复算,例如有关生产费用的分配情况的复算;有关计算表的复算。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有关事项存在疑问时,可以向有关当事人进行查询。
审计人员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必要的工作,直至取得满意的审计证据。
实质审查,也称为完全审查制度,创设于1836年的美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明创造的增多,登记制往往使没有任何科学技术价值的申请也能获得专利权,引起了许多专利使用者的不满。因此,舆论要求对发明内容进行实质审查,即除形式审查外,还要进行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实质审查,以确定是否授予专利权。
涉外经济合同成立的实质条件,包括合同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合同签订日期地点、合同类型和标准种类范围等,并强调了明确这些条件的重要性,以确保合同履行的准确性和解决争议的依据。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如何降低涉外经济合同签订的风险,包括增强风险意识、审查辨别往来票
涉港、澳、台知识产权诉讼的处理方式,以及在涉外和国内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不同处理方式。对于外国当事人作为原告的情况,法院需审查其在中国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中国已加入多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并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在涉内知识产权诉讼中,原告需证明其与案
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提出的强制执行申请的审查内容,包括实质审查和程序审查两个方面。实质审查主要审查申请材料的真实合法性、证明能力和事实法律依据;程序审查则主要审查申请机关的主体资格、行政强制执行权和被执行人的行为。通过这两方面的审查,人民法院确保执行申
立案审查制与立案登记制的定义和区别。立案审查制是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而立案登记制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符合规定的当场登记立案。两者的不同在于诉讼起点、立案条件和对当事人起诉权的保障等方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立案登记制改革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