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对于征收国有土地上的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应当给予被征收人公平补偿。征地补偿款是指征(用)地单位在将用地报批材料报给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之前,将预计需要的征地补偿款足额预先存入征地补偿款专户,以确保征地补偿款能够及时足额兑现。
征地补偿款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不含房屋拆迁费用)。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计算征地补偿费时应按照相关法定标准进行,以确保准确。预存的征地补偿款不得少于拟定的征地方案确定的征地补偿费总额。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各个省市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征地补偿款预存相关规定。根据各省市的经验,对于预存的征地补偿款,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与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征(用)地单位商议用款规则,并实行专款专用的管理。只有在土地征收方案和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获得批准后,才能支付使用预存的征地补偿款。同时,严禁截留、私分或挪用预存款。
对于发放给农民个人的征地补偿款,应采用在银行开具实名账户直接支付的方式,以确保征地补偿款能够及时足额支付给农民个人。对于应留给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的征地补偿款,应纳入村集体财务公开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如果预存的征地补偿款不足,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在实施征地前及时向征(用)地单位追缴入账。如果有多余的预存款,在征地程序完成后需要及时退还给征(用)地单位。因此,对于这部分预存款的收支都有明确的要求,是否需要清算由各地结合自身情况予以规定。
凡是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项目用地预审。发展改革等部门应通过适当方式告知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当项目单位提出用地预审申请后,国土资源部门需要依法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审查。项目建设单位在向发展改革等部门申报核准或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附上国土资源部门的预审意见。如果没有预审意见或者预审未通过,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
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诉讼范围,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等十二种情况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具体内容。该法规定了详细的诉讼范围,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农民朋友遭遇“以租代征”后的维权方式。文章指出,如果与政府部门签订了无效的土地租赁合同,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确认其无效并要求返还土地。若被政府部门强行占地,可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阐述了行政侵权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占用土地行为属于行政侵权行为
代征地的性质,包括其定义、费用事项等。代征地是指城市建设工程中代征的公共用地,涉及征地土地使用权性质、项目来源和费用确定方式等。代征地费用按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计算,包括依据地块现状建筑面积、土地面积、整个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费用等来确定。此外,还存在一些
依据《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来评定工业用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合理性问题。文中指出出让工业用地时需遵循该标准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的最低控制标准,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并严格执行不得低于最低价标准。同时,针对不同情况的项目用地、出让年期和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