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之后,征地补偿款归谁所有
时间:2024-08-03 浏览:5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是可以发包给村民进行农业生产,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承包人可以将经营权转让的,那么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之后,征地补偿款归什么人所有?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后的征地补偿款归属问题
一、土地所有权和征地补偿款的归属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后,集体土地所有权仍归农村经济集体所有。因此,征地补偿款应归农村经济集体所有。
二、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相关信息包括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需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进行公告。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携带土地权属证书前往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进行公告,听取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于补偿标准存在争议的情况,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协调;如果协调不成,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做出裁决。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的争议不会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的3个月内全额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对于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如果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安置,安置补助费将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由其进行管理和使用。如果由其他单位进行安置,安置补助费将支付给安置单位。对于不需要统一安置的情况,安置补助费将直接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在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其保险费用。市、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安置补助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使用和监督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使用和监督,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土地承包合同的形式。发包方有权监督承包人使用土地的情况,承包人通过签订承包合同取得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权可分为基于民事行为取得和非基于民事行为取得两种情况,前者包括创设取得和移转取得,后者主要涉及
-
土地转包的含义
农村土地转包的含义及相关概念,包括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和出租等。转包涉及承包方将土地经营使用权转让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转让则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互换指承包方之间交换承包地块和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则是将土地
-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政管理
农村承包经营合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包阶段、签订阶段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农用土地的用途管理制度,强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健全土地产权登记制度以及国家采取必要的法定形式实行土地用途管理等方法。
-
政府是否可强制征地民众土地
政府强制征地时民众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民众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征地补偿协调裁决和征地纠纷听证制度等方式来应对政府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农村土地经营权。
-
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的定义及相关法律规定
-
非法占用他人承包地是否涉嫌犯罪
-
土地流转解读:法律专业术语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