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正处于“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为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护农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征地工作,强调必须严格执行征地规定,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征地行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精神。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立即自查本地征地工作,重点检查征地程序是否规范、补偿是否符合要求、安置是否落实,以及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强制征地行为。对于程序不规范、补偿不到位、安置不落实的情况,必须立即整改;对于违法违规强行征地行为,要严肃查处。任何整改和查处不到位的情况,都不能继续实施征地。
各地区应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解当前征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完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规定,制定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征地补偿标准,保障被征地农民得到合理补偿;根据被征地农民发展权益不减少的原则,实行留地安置或留物业安置等多种安置方式;根据发展权益均等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将稳定收入、风险小、易于管理的项目分配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营,确保被征地农民成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指导农村集体建立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防止个别人侵占集体土地收益;完善征地实施程序,严格落实征地信息公开要求,让群众充分了解征地相关信息,切实保障征地中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被征地农民的积极性,实现依法和谐征地。
在征地实施前,应进行补偿安置收益分析,向被征地农民说明征地补偿标准的合理性、安置方式获得长远收益的可行性;分析评估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环节和因素,制定化解风险的预案。在征地实施中,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问题;建立健全征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认真解决征地中的矛盾纠纷;一旦发生矛盾冲突,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同级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积极采取措施,配合妥善解决,防止事态扩大,避免引发群体性或恶性事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的要求,省级政府要加强对征地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市、县政府要对征地管理工作负总责,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落实征地的各项制度规定。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征地工作的指导监督,督促市、县政府履行责任;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法制定征地方案,严格履行征地程序,与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征地批后实施工作。
各地区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依法治理违法违规征地行为,确保依法征地、和谐征地,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对于违法违规征地、采取暴力方式征地等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引发群体性或恶性事件的,要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同时,要严格文明执法,防止因执法不当引发相关恶性事件。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
中国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农民状告政府违法征地的法律依据。包括国家依法征收土地的原则、耕地保护政策、征地审批权限、征地补偿标准、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以及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公告和补偿费标准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广东省实施土地管理法的具体办法和标准。
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分类。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以及按违反的法律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
非法征地的法律责任与追究。对于违法违规征地行为,相关责任人员需严肃追究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以及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恢复土地原状、行政处分和追究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