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75条的规定,当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并时,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立的公司应当承继合并各方的债权和债务。对于公司的分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77条的规定,分立后的公司应当承担分立前的债务连带责任,除非分立前与债权人已经达成书面协议另有约定。
1. 企业分立与债务承担的区别
企业分立是一种企业改制方式,是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变。分立协议涉及到企业实有财产的分割、债权的分割以及债务的分担。与之相比,债务承担仅仅是债务人将某笔债务转移给第三人,并约定由第三人偿还。企业分立相对于债务承担更为复杂,涉及范围更广。
企业分立与债务承担的效力认定也不同。债务承担需要经过债权人的同意,若债权人不同意,该债务转移行为无效。而企业分立时对债务承担的约定未经债权人认可,并不会使企业分立行为无效,也不会使分立后的企业对债务承担的约定无效,只是该约定不能对抗债权人,对债权人无约束力。
2. 企业分立时对原企业债务承担约定的限制
企业分立时对原企业债务承担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这意味着约定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第三人的利益。否则,该债务承担的约定将被视为无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交易安全和经营自主的意识不断增强,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越来越少。一般情况下,除涉及国家、集体利益的规定外,大部分规定都是任意性或倡导性的条款。因此,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具体法律法规条款的性质,尊重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不盲目认定当事人的约定无效。
3. 企业分立时对原企业债务承担约定的认可
债权人的认可包括所有权人的认可。在企业分立时,不能只征求部分大债权人的意见,并与大债权人协商债务承担问题,同样应对小额债权人的利益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特别是不能因为对大债权人承诺债务清偿而侵犯小额债权人的利益。实际上,企业往往在对小额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方面不够,未及时通知小额债权人对其债权作出承担的约定,因此容易引发纠纷。
甲乙双方共同投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的协议内容。包括公司基本信息、股东及出资情况、公司管理及职能分工等方面。双方依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共同投资设立公司,并详细规定了注册资本、启动资金、股东出资比例、公司管理结构等细节。
企业集团的资格条件和命名规定。企业集团需满足注册资本、子公司数量等要求。企业集团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和集团四部分构成,名称使用有特定要求。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集团公司年检的基本程序、时限及年检费用。
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封闭性限制。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向公司外人员转让股权需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且其他股东有优先受让权。这种限制体现了有限责任公司的封闭特性,满足了追求封闭经营的投资者需求,被广泛适用于家庭型公司和中小型紧密投资者组合的公司。违反此限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新民商裁判规则,包括公司为股东担保的效力、法定代表人越权对外担保的认定、预约合同的性质、保证金账户内资金浮动与金钱质押的关系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外贸代理合同、房产中介责任、环卫机构赔偿责任以及垃圾短信服务合同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