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个规范运作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具有下列特征:
1、在公司章程上被记载为股东,并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表明自己受公司章程的约束,事实上也是行为人作为股东的意思表示。
2、实际上履行了出资义务,这是股东对公司的最重要的义务。股东不出资或出资不到位会使公司不能成立或侵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3、在工商行政机关登记的公司文件中列名为股东,是表示股东资格中证权凭证。
4、在公司成立之后取得公司董事长签发的出资证明书。该证书为物权凭证。
5、被载入股东名册。该名册有权利推定力,被记载者可以无条件地主张股东资格。
6、在公司中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这一权利是股东权的结果。
抽逃出资罪的主体资格是按股东的实质特征来确定,或是按股东的形式特征确定,还是按股东的实质特征和形式特征两者的综合特征来确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抽逃出资罪的主体资格应按股东的实质特征来确定,这样对打击那些抽逃出资的犯罪的人提供了有力保证,也对保护公司、公司股东或其他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和维护国家的社会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有的学者认为抽逃出资罪的主体资格应按股东的形式特征来确定,以这种方式确定股东的主体资格打击面要比按股东的实质特征确定股东的主体资格要窄,更有利于证明。笔者的观点是应综合股东的实质特征和形式特征来确定股东主体的资格。
民办非企业单位不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该罪的主体是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犯罪客体包括国家的工商管理制度及债权人、其他发起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利用非国有资产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不构成抽逃出资的主体。因此,民办非企业单位不
公司出资时资产评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首先,中介机构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评估结果不被认可,影响公司设立。其次,评估不实风险涉及股东出资的实物和无形资产等价值评估,关系到注册资本和股权比例。最后,还讨论了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评估不实和出资财产权利瑕疵等法
股东出资瑕疵情况下是否可以转让股权的问题。虽然股东出资不到位或抽逃出资后仍然拥有股东资格并可以转让股权,但股权存在瑕疵,转让后原股东需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性的赔偿责任。公司债务不会因为股权转让而免除。
股东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对于违反出资义务、权利不得滥用义务和违反决议规定的股东,将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出资不足的股东应补足差额并承担连带责任,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股东将被罚款。滥用权利的股东需承担赔偿责任,逃避债务的股东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