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册资本问题
根据新公司法对注册资本数额的降低,投资人通过成立公司来实现资产增值的热情不断高涨。然而,我们在办案经验中发现,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下的公司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出资瑕疵导致股权低价转让以及虚假出资引发的破产等。因此,在考虑收购公司时,收购方应首先查询目标公司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基本信息,特别是注册资本情况。此外,收购方需要了解实缴资本和注册资本的关系,以及目标公司是否存在虚假出资情况(是否办理了相关转移手续或进行了有效交付)。同时,特别关注公司是否存在抽逃资本等情况。(二)公司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问题
在决定购买公司时,需要关注公司资产的构成结构、股权配置、资产担保和不良资产等情况。1、需要明确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的比例。另外,需要弄清货币出资在总出资中的比例,以及非货币资产是否办理了所有权转移手续等。只有了解目标公司的流动比率,才能预测公司未来的运营能力。2、要了解目标公司的股权配置情况,包括各股东所持股权的比例以及是否存在优先股等情况。同时,要考察是否存在有关联关系的股东。3、有担保限制的资产会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因此需要分别考察有担保和无担保的资产。4、要重点关注公司的不良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可折旧度、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以及将要报废和不可回收的资产。同时,公司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是收购公司时需要关注的问题。要分清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以及可以抵消和不可以抵消的债务。资产和债务的结构与比率决定着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兼并和收购的定义、法律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兼并是一家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实体,并获得决策控制权。收购则是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权来获得其控制权。两者区别在于兼并中法人实体消失,而收购中法人实体可继续存在。此外,兼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