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根据契约关系进行权合并的行为,旨在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与行政性的企业合并不同,企业兼并涉及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通过以现金方式购买被兼并企业或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全部债权债务等方式,获取被兼并企业的全部产权,并剥夺其法人资格。企业兼并的核心问题在于确定产权价格,这是转移被兼并企业产权的法律依据。英文中,企业兼并被称为merger,根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权威解释,merger指的是“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或公司合并成为一家企业,通常是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定或更多的公司。”
企业兼并可以采取企业合并、营业转让和企业收购三种形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企业兼并可以分为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式兼并三种形式。无论采取何种兼并方式,都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兼并方和被兼并方企业通常通过产权市场或直接洽谈的方式初步确定。由于现有产权市场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因此直接洽谈或自行寻找兼并方和被兼并方的情况较为常见。
进行兼并改制的企业应全面、认真地清查被兼并方企业的各类资产和负债,以清理债权和债务关系。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核实和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以防止国有资产在兼并过程中流失。企业兼并必须由直接持有该国有产权的单位决定聘请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如果企业在兼并后改制为非国有企业,还需要对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被兼并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向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部门提供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
企业兼并改制必须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资产进行评估。对于采取兼并形式转换为股份制企业的兼并方企业,也需要进行资产评估,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评估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和商誉,但不包括以无形资产对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其他资产。
被兼并企业应根据相关主管部门确认的评估值,合理确定出售底价。
在确定成交价后,兼并双方的所有者应签署兼并协议。被兼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和批准。对于尚未建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地方,由财政部门与企业主管部门共同向同级政府提出决定。为确保兼并工作顺利进行,应征求被兼并方企业职工的意见,并做好思想工作。
被兼并方企业产权转让的收入归该企业的产权所有者。如果被兼并方企业属于全民所有制,除非国家另有规定,其净收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上缴国库。如果被兼并企业属于集体所有制,其净收入按照产权归属分别归不同的所有者。
在合并式兼并中,兼并企业应继承被兼并企业的债权和债务。在合并过程中,如果当事人履行了债权人保护程序,债权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则不能向兼并方主张债权。如果当事人未履行债权人保护程序而进行企业兼并,则兼并方应承担被兼并方的负债。此外,在吸收合并的情况下,如果被兼并企业的管理人隐瞒或遗漏企业债务,债权人在规定期限内申报了债权,兼并企业应承担申报的该笔债权。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其与公司的连带责任要件。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参加民事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全面负责,并接受监督。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代行职责,但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兼任另一公司法人的法定代表人需经过审核。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具有法律效
企业裁员时的法律适用条件,包括经济性裁员的条件以及涉及的其他特殊情况如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转产或技术革新等。文章还介绍了裁员程序、禁止裁员人员以及裁员优先留用人员的规定。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试用期员工在裁员中的特殊情况以及争议和风险点。在立法不完善的情况
套期保值的方法和策略。针对生产者、经营者和加工者等不同角色,文章介绍了卖期保值和综合套期保值的交易方式。同时,也强调了企业在实施套期保值交易时应该注意的程序和策略,如坚持“均等相对”原则、选择有一定风险的现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比较净冒险额与保值费用等
产品缺陷责任的规定。对于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缺陷责任,法律有不同规定。生产者承担严格责任,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明知产品不符合标准的企业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高额赔偿金、承担民事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