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购方式包括哪些
时间:2024-07-01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为了壮大自己,同时另一些企业为了生存,这时不得不提到两字“收购”。那么企业收购有哪几个常见方式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为您带来企业并购的常见方式为您答疑解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企业收购方式
一、公开收购
公开收购是指要约人以高于某公司股票的当前市价,向该公司所有股东发出买入全部或一定比例股票的要约。要约人可以是该公司原有的股东,也可以是其他公司法人或自然人。在公开收购中,公开出价是一个关键因素。收购公司在正式公开收购要约后,只能以该要约作为购买该股票的价格。在要约有效期间内,不得通过其他方式购买任何其他股票。因此,要约公布之前的保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又称融资收购,是指通过目标公司的大量举债来向股东购买公司股权的收购方式。所谓"杠杆"是指公司通过借进资本或发行优先股而取得的金融资产。由于债权人只要求固定的利息和本金的偿还,不要求参与日后的经营利润,因此那些意图通过买卖公司股权来获利的收购者,更愿意选择举债高的融资方式,以期达到所谓的杠杆效果。杠杆收购本质上是一种投机活动,不仅是股权的转移,还会对目标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将目标公司由一家低负债比率的公司变成一家高负债比率的公司,并降低公司的信用级别。
三、协议收购
协议收购是指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之外与目标公司的股东就转让股份的数量、价格等达成一致,从而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的行为。协议收购适用于对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收购,是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条件下的一种独特收购方式。协议收购的优点是对承受能力有限的二级市场来说,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较小。然而,协议收购也有明显的缺点。由于在信息公开、机会均等和交易公正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也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
兼并与收购的区别及其法律含义
兼并和收购的定义、法律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兼并是一家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实体,并获得决策控制权。收购则是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权来获得其控制权。两者区别在于兼并中法人实体消失,而收购中法人实体可继续存在。此外,兼
-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和法律保障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
-
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是什么意思?
-
外资公司收购需要注意哪些
-
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后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