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感慨“钱都去哪了”的同时,有网友发现账单中有一行不明显的小字:“我同意《xx服务协议》”,账单页面汇选择框内,系统已经帮用户默认选择同意。对此,有用户对此提出侵犯用户隐私质疑,随后舆论开始迅速发酵。
默认用户同意存在风险,该账单和查看《xx服务协议》没有关联,取消同意,依然可以查看年度账单。而用户如果没注意到,就会被动默认,支付平台将收集用户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此举涉嫌侵犯消费者选择权。
现在,据有关消息称,网信办已就“年度账单事件”约谈当事企业负责人,指出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方式不符合《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违背《个人信息保护倡议》,应加强对支付平台的全面排查,进行专项整顿。支付平台和**信用表示将全面整改。
那么,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什么呢 缴费单据信息可能被利用。缴纳水电费的单据包含姓名、地址等信息,大家应妥善处理这些单据,在丢弃之前涂抹掉个人信息,以防被他人利用。身份证复印件可能被盗用。人们参加职业考试时,身份证复印件必不可少,需要留意的是,多余复印件要收好,不然可能被别人冒用办理银行开户等业务。填写调查问卷可能泄露真实信息。街头或网络上的调查问卷,往往需要大家填写真实姓名、住址、职业等信息,无形中窃取了用户信息,因此参与问卷调查时尽量模糊个人真实信息。朋友圈晒照可能暴露行程。不少网友习惯在朋友圈晒照,不自觉中曝光了个人行程、登机牌、火车票等信息,提醒大家晒照时对图片中隐含的信息进行遮挡或打码。
手机端的信息安全很重要
专业人士称,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然而很多人在手机中保存了大量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带来麻烦,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四点来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一是连接风险WiFi热点。不少人在出门时习惯连接公共WiFi,却忽视了虚假WiFi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风险。如果想要蹭WiFi一定要使用安全软件,对身边风险WiFi进行识别。其二是病毒APP后台窃取信息。用户有时会从手机论坛下载应用,不小心就会被植入木马病毒,导致信息泄露。因此,用户下载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或者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窃取隐私类等风险软件。
手机号注册易暴露社交关系。很多用户在注册各类网站账户时,都习惯使用手机号注册。这也让“有心人”通过手机号就轻松查到其社会关系、网络账户等。在防范方面,用户不仅要避免使用手机号注册,并定期修改密码,同时在手机被频繁的短信和电话骚扰时,可以借助安全软件进行拦截,免除后顾之忧。还有旧手机信息泄露。人们在淘汰手机时要使用专业的清理工具对资料进行删除。
银行员工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以及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和危害。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或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达到一定数额即可追诉刑事责任。非法集资主要特征包括未经批准筹集资金、承诺给予投资回报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目的等。其危害包括扰乱
挂名法人代表参与非法集资的刑事责任,明确指参与非法集资行为的法人代表会受到刑法中相关规定的惩处。挂名法人代表存在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多重风险,且特定情况下还可能面临人身自由风险。因此,担任公司法人代表需谨慎,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充值活动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的问题。企业向顾客提供预储值服务并承诺优惠,若吸纳资金数额较大且未经审批,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但如果仅为顾客办理会员卡用于打折等合法经营行为,则不构成非法集资。非法集资通常涉及不具备主体资格的集资者向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等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文章介绍了单位犯罪责任的范围,非法集资罪的认定,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具体构成要件,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标准。对于非法集资行为,文章强调必须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