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是合法的婚姻形式,因此再婚者有权享受法定的婚假。
根据国家有关职工婚丧假的规定,再婚者与初婚者在法律地位上是相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给予再婚职工与初婚职工相同的婚假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再婚者只能享受法定的婚假,而不能享受晚婚假。根据《婚姻法》规定,只有当女方年满23周岁,男方年满25周岁,并且双方都是初婚时,才能被认定为晚婚。因此,即使再婚者的年龄符合晚婚的标准,但不属于晚婚情况,也不能享受晚婚待遇。然而,如果结婚双方中有一方是初婚,另一方是再婚,只要初婚一方符合晚婚条件,就可以依法享受晚婚待遇。
综上所述,再婚者与初婚者享有平等的婚假待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用人单位在处理婚假问题时不应有任何偏见。
根据《关于离婚当事人申请再婚登记的补充规定》,再婚登记需要满足以下规定:
如果中国公民的前一次婚姻是在国外经过司法程序解除的,其离婚证件(指法院出具的离婚调解书和离婚判决书)必须经过我国人民法院的裁定承认。如果被裁定承认,则视为有效;如果被驳回,则视为无法律效力。如果中国公民的前一次婚姻是在国外婚姻登记机关登记解除的,则离婚证件无需经过我国人民法院的裁定承认,但需要经过其居住国的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构的认证,以及我国驻该国使、领馆的认证。
外国人在中国申请再婚时,需要提供离婚证件。如果外国人的前一次婚姻是在国外经过司法程序解除的,除了提供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离婚证件外,还需要提供其原配偶的国籍证明(如果原配偶是中国公民)。如果原配偶是中国公民,其离婚证件必须经过我国人民法院的裁定承认。如果被裁定承认,则视为有效;如果被驳回,则视为无法律效力。如果原配偶是外国公民,或者前一次婚姻是在国外婚姻登记机关登记解除的,则离婚证件无需经过我国人民法院的裁定承认,但需要经过其本国公证机关公证,以及其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构的认证,以及我国驻该国使、领馆的认证或该国驻华使、领馆直接认证。
持有中国人民法院第一审离婚判决书的当事人申请再婚时,需要提供法院出具的离婚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的证明。
我国驻外使、领馆应按照相关规定为经驻在国公证和该国外交部或其授权机构认证过的离婚证件办理认证手续,并为长期或已在国外取得合法居留权的中国公民出具或认证婚姻状况证明。特殊情况需要事先报国内审批。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将结婚当事人提交的经我国人民法院承认的外国法院离婚判决裁定书、经公证、认证的离婚证件、国籍证明或离婚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的证明收入当事人的结婚登记档案。
与我国签订民事司法协助条约的外国法院出具的离婚证件在我国使用时,需要按照相关条约的规定办理。
如果申请结婚当事人提供了假证件或证件被涂改,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将不予登记。
《民法典》和《婚姻法》的生效与废止对婚姻状况信息显示的改变。离婚后,公民的婚姻状况只在户籍管理部门登记,而非在婚姻登记机关显示。离婚档案会被永久保存,但婚姻状况信息不会显示。再婚登记与户籍信息无关,需出示相关离婚证明文件。
离婚后结婚证和离婚证的收回问题。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在成功离婚后,婚姻登记机关会收回结婚证并颁发离婚证。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生效前适用的相关规定是《婚姻法》,但在《民法典》生效后,《婚姻法》的相关条文将不再适用。
离婚协议的公证要求及手续。离婚协议需备案并领取离婚证后方生效,涉及房产问题的协议建议公证。公证手续需提交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证明材料。非必要情况下,离婚协议无需进行公证。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支付问题。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应支付给拥有子女抚养权的一方。支付标准并非固定按照工资的20%支付,而是由双方协议确定。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子女抚养费的强制性标准,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子女的实际需求、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实际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