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对于彩礼的返还问题,法律对其持有何种态度?彩礼作为封建社会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的主要特征,违背了婚姻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原则。早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并且都明确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因此,法律对彩礼持有不支持的态度。
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将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普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订婚的彩礼也不断上涨,从金银首饰到上万元的现金、汽车、住房等。一旦双方最终不能缔结婚姻,彩礼的处理问题往往引发纠纷,导致涉及法院的案件逐渐增多。
尽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结婚时支付彩礼的事项,但现实中却存在大量彩礼纠纷。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我国婚姻法和司法解释对彩礼的处理作出了规定。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在以下情况下,离婚时应当返还彩礼:
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形,离婚时,支付彩礼的一方(一般为男方)就有权要求返还彩礼。如果对方拒绝返还彩礼,那么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彩礼。
离婚诉讼的法院管辖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但在特定情况下会有特殊地域管辖规则。此外,离婚途径包括登记离婚和诉讼离婚,前者适用于夫妻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后者适用于无法协商一致的情况。
彩礼的法律性质及返还条件。文章指出彩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返还,并列举了彩礼的目的性、给付的钱财属于彩礼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返还条件。文章还区分了婚前附条件的赠与和婚前不附条件的赠与,并强调了彩礼纠纷处理需考虑当地风俗习惯和实际情况。
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根据法律规定,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如不在国内居住的人的身份关系诉讼、在国外结婚定居的华侨的离婚案件等。不同情况下,管辖法院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为了确保案件得到公正、高效的处理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关于彩礼返还的条件。包括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以及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解决彩礼纠纷时,应注意是否缔结婚姻关系、离婚为前提考虑返还请求、确保当地存在婚前给付彩礼的习俗、区分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