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条件 > 自然人死亡的婚姻关系是否解除

自然人死亡的婚姻关系是否解除

时间:2020-07-21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3408
在实践中,婚姻不仅涉及到身份变动的问题也是两个家庭交合摩擦的关系。如果缔结婚姻关系中的一方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那么一自然人死亡的婚姻关系是否解除?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自然人死亡的婚姻关系是否解除(《婚姻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夫妻一方死亡,婚姻关系自然终止,也就是自动解除。夫妻一方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1、自然死亡,婚姻关系的主体之一已不复存在,必定引起夫妻关系的消灭,并且发生遗产继承等法律后果。

2、宣告死亡,宣告失踪人死亡的判决宣告之日,为被宣告死亡人死亡的日期。被宣告死亡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自宣告死亡之日起消灭。

夫妻一方死亡,婚姻关系自然终止,也就是自动解除,在给死亡的一方注销户口时另一方就自动变更为丧偶。一方生前所欠债务,如果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配偶有义务偿还。婚后一方购置的财产非夫妻共同财产,如利用了原夫妻共同财产购置,应当为继承人共有财产。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抚养义务只存在于父母子女之间,一方死亡的孩子应当有在世的一方抚养,可以通过跟孩子的其他亲人协商的方式取得补助,但除孩子父母外的其他亲人与孩子之间均不成立抚养义务。

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我国法律上的抚养费,是指当这些人不能充分履行或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支付给未成年人的费用。

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抚养有婚生的抚养与非婚生的抚养之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与发生,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拥有该权利的一方或双方,在子女成年之前,有权决定是否与子女共同生活,该权利在子女成年时即消灭。

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我国法律上的抚养费,是指当这些人不能充分履行或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支付给未成年人的费用。

二、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婚姻法中的夫妻扶养义务

    婚姻法中的夫妻扶养义务。根据《婚姻法》规定,夫妻间存在互相扶养的法律义务,包括经济供养、精神安慰和生活扶助。这些义务是强行性的,不能通过约定改变。夫妻间的扶养权利和义务自婚姻缔结之日起存在,至夫妻离婚或一方死亡时终止。

  • 工伤赔偿死亡赔偿金如何计算

    夫妻共同房产的认定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购买的房屋;二是夫妻一方在婚前承租,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三是婚前男女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用于婚后

  • 婚姻法一方死亡对对方父母怎么抚养

    另一方在法律上没有义务赡养,但是如果赡养女方的父母的话也是可以的。这样还可以继承对方父母的遗产。本案中,当张某的儿子活着时,作为妻子的刘某有协助丈夫履行赡养张某的义务,但儿子去世后,因为张某并未与他们共同居住,不能认定为家庭成员。张某儿子死后,张某对

  • 夫妻共同财产能执行吗

    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除外。所谓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者离婚之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夫妻所得的财产,除约定的外,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离婚纠纷案件具体如何举证
  • 配偶死了离婚怎么办
  • 人死了还能离婚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