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夫妻债务 > 一方死亡信用卡借款是另一方还吗

一方死亡信用卡借款是另一方还吗

时间:2020-07-21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4762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信用卡的人是非常多的,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款,如果不还款的,会有逾期的记录,个人征信会有不良的信用记录,那么一方死亡信用卡借款是不是另一方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方死亡信用卡借款是另一方还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一方死亡后有信用卡款项未还的,如果是夫妻共同债务的,配偶是有偿还责任的,如果是个人债务的,由死者人具财产偿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第二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信用卡被盗刷可以拒绝还款吗

其实,在生活中,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卡片发生异地盗刷情况,你就要在第一时间先去银行挂失,冻结卡片,避免更大的财产损失。然后你就到发卡银行辨别卡片真伪,可以去拍照或录像,这属于主动举证行为。在后面银行卡那边催你还款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收集的证据证明你的信用卡被盗刷。

要是说在你当前的地方找不到发卡银行,那你也可以到附近的ATM机或正规商户POS机刷卡交易,然后留取影像记录,接着就赶紧去挂失、冻结卡片。对于这种方法,主要就是来证明你的信用卡被盗刷时你在别地,可以拿来证明信用卡有被盗刷。

不过,要是你没有采取上面的措施为自己及时挽回损失的,那也不用太多担心了。如果不是自己刷卡消费的,那么被盗刷部分,持卡人也没必要承担还款。在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到期的时候你可以拒绝还款,但需要首先和银行方面协商。

要是因此陷入跟银行的纠纷,就不得不走诉讼程序的话,你可以采取下面的应对办法:

1、不管在什么时候发现信用卡被盗刷盗取,首先就是要去挂失,避免对方继续刷导致你更多损失。接着你就去报警,搜集足够的证据。

2、可以通过自己和警察方面尽快收集钱款非持卡人取款或消费的证据,比如当初刷卡的时候你根本不在交易地点或刷卡地点。

虽然说你没能在被盗刷的第一时间证明自己不在当地,但是你还是可以找出自己当天确实不在盗刷地的证明,只要是人证、物证都可以的。

3、接着你就要尽可能给银行“挑毛病”,这不是不道德的意思,而是你要质疑自己的信用卡发生盗刷现象,银行那边是不是也有主要原因。这一点,你可以找到银行具体操作流程规定,看银行实际是怎么办理业务的,看看哪些证据可证明银行方也有过错。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死亡证明的开具责任归属问题

    倒卖银行卡的定罪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7条之一进行规定。如果倒卖银行卡构成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倒卖银行卡的数量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 工地意外触电死亡赔偿标准及法律责任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196条的规定,恶意透支信用卡超过5万元即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

  • 死亡赔偿金的申请和计算方法

    信用卡催收分为银行内催和委外催收两种,内催通常是指逾期三个月以上的客户一般由银行客服提醒或电催部门电联或各营业网点办事处上门进行逾期款项催缴;委外催收主要指信用卡中心对于一些难处理,失去联系或者小金额的客户群在经过内部催收无果后委托给专业从事催收行业

  • 工伤事故死亡赔偿标准:法律专家解读与指导

      在实践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构成犯罪吗?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可能构成犯罪,透支是指在银行设立账户的客户在账户上已无资金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经过银行批准,允许客户以超过其账上资金的额度支用款项的行为。所谓恶意透支,根据《刑法》第196条第二款的规定,

  • 夫妻一方死亡欠下信用卡需要偿还吗
  • 欠信用卡40多万人死债能消吗
  • 父亲信用卡不还执行子女财产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