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夫妻离婚时需要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达成共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无法达成,人民法院将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来做出判决。
对于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法律效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明当事人的约定得到法律的肯定,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会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合同约定的内容开始实际履行。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内容也体现在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得到法律的肯定,双方当事人应全面履行协议约定的内容。履行的要求完全适用合同法有关履行的规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财产分割协议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这与诉讼离婚中形成的调解书不同。尽管调解书中的财产处理内容也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但这种协议是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的,并经过司法审查以确保其合法性,因此调解书中的财产处理部分具有强制执行力。而财产分割协议则不同,法律并未赋予婚姻登记机关对财产分割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审查职权,婚姻登记机关只进行形式上的审查。因此,在财产分割协议的履行发生争议时,与其他合同一样,必须先经过合法性审查。只有在确认其合法性后,待形成裁判文书后,才能申请执行。
因此,财产分割协议不能作为离婚诉讼中财产分割的依据。财产分割协议是协议离婚的一部分,与离婚诉讼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离婚制度,二者在具体程序操作上是不可互用或混同的。协议离婚中的自愿原则贯穿了包括财产分割在内的每一个环节。在财产分割协议中,一方可将自己的财产以财产分割的名义给予对方(与此对比,诉讼离婚中只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处理一方个人财产只能出于其他理由)。承接离婚协议中的自愿原则的财产分割协议只能作为协议离婚的一个环节,不能独立于协议离婚之外,也不能用于诉讼离婚中。
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在法律效力上的等同性,尤其在财产分割方面的差异。登记离婚中的财产分割主要依据当事人意愿,而诉讼离婚后对财产有争议则不可再次起诉。另外,离婚后有关财产诉讼的情形以及处理原则也得到了详述,包括漏分财产的处理和已判决财产的处理等。
离婚案件中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原则。根据《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男女在财产分割中应平等对待,同时照顾子女和女方的利益。在分割财产时,应遵循有利生活和方便生活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对于消耗、毁损、灭失的
婚外情对离婚财产的影响及分割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外情不会导致共同财产分割受影响。离婚时,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无法达成协议时,法院将根据财产情况和照顾子女、女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离婚中,无过错方因重婚、与他人同居等行为有权请求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是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则由法院根据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权益原则进行判决。个人财产一般不予分割,但如果出现与他人同居这种出轨行为,则可以请求赔偿。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离婚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