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应该是建立双方平等的情况下,现实社会讲究婚姻自由,但是也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实行骗婚。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那么,区别不道德婚姻还是诈骗犯罪,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判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婚姻法是怎么认定无效婚姻。我国《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1)未达到法定婚龄的;
(2)重婚的;
(3)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当事人为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4)当事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婚后尚未治愈的。
所以说,到底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认定为是骗婚呢?以借婚姻索取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构成犯罪。一般的骗婚行为有以下几点:
1.婚前隐瞒疾病、精神病;
2.婚前隐瞒个人真实情况;
3.故意隐瞒婚史;
4.婚后携款失踪、离家出走;
5.婚后与他人同居,转移夫妻财产;
6.索取获得彩礼后,无共同生活;
7.以索要钱款为条件,进行婚姻登记;
8.索取巨额财物后,拒绝结婚等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方当事人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供虚假身份证等证明材料,骗取了结婚证,其目的是为了骗取钱财,婚姻登记机关是在受欺骗的情况下作出的婚姻登记发证行为,虽然尽了审慎审查的义务,但因具有重大、明显的瑕疵,且显然不符合《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有关结婚登记的条件,应当确认该行政行为是无效的。
根据有关规定,对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主要有行政主体进行认定和法院在行政诉讼中进行认定两种方式,现鉴于婚姻登记机关一般不受理此类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7条规定:即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判决。受骗方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结婚登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什么是骗婚如何认定怎么判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骗婚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诈骗,对于受害者来说可能会遭受钱财损失,给个人身心带来一定的伤害。法律上是严禁这种行为的,按照法律所规定的骗婚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严重的话被判刑,并且没收财产,这点大家要清楚。
婚姻自由的概念及其法律意义。婚姻自由包括选择对象、缔结婚姻和决定离婚的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相互补充,保证个人在婚姻关系中的自主权利。然而,婚姻自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不能损害家庭、子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正确行使婚姻自由权
无效婚姻的定义及其类型。无效婚姻指不符合结婚实质条件的男女婚姻,不具有法律效力。其类型包括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且婚后尚未治愈以及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等。
当事人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受理机关为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决后由婚姻登记机关记录。对于无效婚姻,不产生配偶身份,子女抚养和财产处理需协商或法院裁定,同时涉及法律后果如刑事责任等。
根据“骗取抄”的手段等法律事实和法律规定,实施法律处理。一般说来,“骗取”结婚证的行为,是违反婚姻自由和结婚法定条件的违法行为。而且,以欺骗手段获取结婚证的婚姻不属于可撤百销婚姻,而属于无效婚姻。例如,违背事实,制造虚度假文书、证件等骗取结婚证,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