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构成欺诈,但4S店仍应对其未如实告知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第二十条规定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经营者的告知义务。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相关信息的权利,经营者负有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真实、全面信息的义务;消费者有权根据其获知的商品信息决定是否购买或如何购买商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
工商部门此前发布的消费警示提醒,汽车消费要多留“心眼”,签订购车合同要细致。一定要详看合同内容,核对内容中注明的车型、颜色、出厂批次、交车时间、双方违约的处理等内容是否与自己所选的相符。如果是先交订金,待有车后再提车的,除了约定何时交车外,更要约定若不能按期交车将如何处理。
销售人士提醒,消费者购车时,对各种费用都要一清二楚,如购置税多少,保险险种包含哪些等,赠送哪些礼品及赠品品牌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车行将免费精品纳入车价中的欺诈行为,并不少见。此外,上牌后还要对各种税费进行核对,避免商家忽悠。在需要预付购车的时候,应注意少付订金规避风险。此外,购车前最好能确认新车是否有合格证,如出现上牌等一拖再拖的现象,应提高警惕并及时向12315等维权部门申诉。
购买新车后的合法程序,包括办理移动证和购买车险。办理移动证时需注意本地和外地车辆的办理方式及所需材料,而购买车险则是购车流程的最后一步,车主需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保险公司和险种。
车牌无法过户给其他人的问题。车辆本身可以通过过户程序实现所有权变更,但车牌号只能转移至车主购买的新车上。文章还涉及资产处置汽车的购买流程及注意事项,以及人死后名下车辆的过户办理问题。对于嫁妆的赠送时间对财产归属的影响也做了简要说明。
汽车按揭贷款担保费用的相关问题。由于各地担保公司和车型的不同,担保费用存在差异,但通常新车担保费用可能高达数千乃至数十万不等。根据常规担保费率估算,购买价值为14万元的车辆,采用七成分期方式贷款,还需承担额外担保费用。同时,将车辆过户用于个人贷款存在
2013年10月,吴某购买了一辆价值18.5万元的现代ix35小轿车。11月5日,与对面驶来的某运输公司的货车相撞,造成小轿车严重受损和吴某受伤。经物价部门评估,车辆残值为11.7万元,修复费用为9.63万元。交警认定货车司机负事故主要责任。在车辆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