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受害人之间无法自行协商解决交通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应及时向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并保护现场,等候交通民警的处理。
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自行协商解决交通事故后又发生争议,可以将当时双方填写的《协议书》作为事故事实的证据,用于向保险公司索赔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当事人都购买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可以根据事故情况的协议书向保险公司索赔,也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并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对于致死的交通事故,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于致伤的交通事故,调解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于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期限为10日。如果调解达成协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调解书,并送交各方当事人签字生效。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调解终结书,并送交各方当事人。
交通事故误工费赔偿是否包含五险一金的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或无固定收入的情况下,均可主张五险一金赔偿。受害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计算误工费,包括收入证明、病历或出院小结等。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交通事故责任方应承担的费用,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等相关赔偿项目。如果事故导致受害人伤残,责任方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失抚慰金等费用。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责任方应当赔偿包括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丧葬费在内的合理费用。
交通事故中误工费证据的准备问题。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需要提供用人单位的工资表和营业执照副本等证明;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需提供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或政府部门相关证明文件。确定误工费还需要考虑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包括医疗机构证明和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
交通事故二次手术后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应在一年的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同时,二次手术费用的误工费赔偿应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伤残赔偿金与二次手术误工费间存在交叉。被告应赔偿原告在二次手术治疗期间的合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