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犯罪嫌疑人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担任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因现行犯被拘留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向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因为其他情形需要拘留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六机关实施规定》第25条 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由公安机关执行。对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作出的拘留决定,应当送达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零五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凭人民检察院送达的决定拘留的法律文书签发《拘留证》并立即执行。必要时,可以请人民检察院协助。拘留后,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进行讯问,并由人民检察院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三十二条 对被留置盘问的犯罪嫌疑人需要拘留、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应当在留置期间内办理法律手续。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三十三条 对犯罪嫌疑人执行拘传、拘留、逮捕、押解过程中,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
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得使用警械,但确有行凶、逃跑、自杀、 自伤、 自残等现实危险的除外。
《检察院刑诉规则》第七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决定拘留:
(一)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二)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律师推荐:北京律师 浙江律师 深圳律师 江苏律师
被刑事拘留羁押的人员在入所后需遵守的物品管理规定以及刑事拘留的程序。被拘留人员在入所时需按规定带入特定物品,如穿戴用品、卫生洗护用品等,并由看守所代为采购供应。同时,看守所应保证采购物品的安全,并适当控制带入监室的物品数量。刑事拘留程序包括公安机关和
家属如何应对家庭成员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情况。家属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了解案件情况并申请取保候审。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受理案件阶段,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有权委托辩护人,并由办理案件的机关及时转达其要求。辩护人的委托也可由监护人或近亲属代为进
批捕后的拘留期限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对于特殊情况下,如犯罪嫌疑人行为构成重大嫌疑但犯罪事实未查明、案情复杂等,公安机关可申请延长拘留期限至三十日。其中流窜作案、多次作案和结伙作案都有明确的定义。
警察在对他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如果出现错误并侵害他人利益,受害人有权申请国家赔偿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受害人在警察采取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时,若权益受到侵犯,可以申请赔偿。包括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逮捕措施超期、经过再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