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可能实施新的犯罪。
(二) 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
(三) 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
(四) 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
(五) 企图自杀或者逃跑。
被认定有犯罪事实且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果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上述社会危险性,应当予以逮捕。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也应当予以逮捕。在批准或决定逮捕时,应当考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其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因素。如果被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规定,并且情节严重,可以予以逮捕。1. 拘传: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2. 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该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3. 监视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4. 拘留: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
5. 逮捕:由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强制措施,剥夺犯罪嫌疑人在一定时间内的人身自由,并将其解送到一定场所进行羁押。
探监证明格式相关内容。文中介绍了户籍居民到某监狱探望收押人员的证明格式,同时提及了相关刑事知识,包括探监的条件、证件要求以及时间规定。证明中需说明探望人员与收押人员的亲属关系,并承诺遵纪守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能
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逮捕的程序。公安机关在拘留后三日内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将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检察院审查逮捕申请。检察院按照规定的逮捕条件进行审查,并在七天内作出决定。公安机关对检察院的不批捕决定可要求复议或复核。检察院若发现公安侦查活动违法,应
逮捕的前提条件,包括逮捕令的发布、逮捕的条件、证据要求、变更以及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情况。逮捕令需通过法律判定有罪后由司法部门或公安机关发布。逮捕的条件是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且有社会危险性。对于特定人群如患重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可
批准逮捕在不同情境和视角下有不同的意义,既不能简单地视为好事还是坏事。对于被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但从法律角度和长远来看是必要的法律程序。检察院批准逮捕后,若满足特定条件,仍然可以取保候审。被批准逮捕后是否能取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