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是指在有证据证明存在犯罪事实,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情况下,采取逮捕措施以防止社会危险性的发生。逮捕的执行权由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决定,具体由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时,需提交提请批准逮捕书、案卷材料和证据,并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重大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的讨论。
根据第八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由检察长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对于重大案件,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根据第八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案件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立即执行,并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并在需要补充侦查的情况下,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根据第九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情况下,应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措施尚不足以防止下列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下,应当予以逮捕:
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并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曾经故意犯罪或身份不明的人,也应予以逮捕。
探监证明格式相关内容。文中介绍了户籍居民到某监狱探望收押人员的证明格式,同时提及了相关刑事知识,包括探监的条件、证件要求以及时间规定。证明中需说明探望人员与收押人员的亲属关系,并承诺遵纪守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能
刑满释放后是否需要去派出所报到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刑满释放的罪犯可以选择是否报到,不去报到也不会受到处罚。文章还介绍了刑罚的特征和目的,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以及刑罚的严厉性、特定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总之,刑罚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而不是仅仅为了惩
逮捕的前提条件,包括逮捕令的发布、逮捕的条件、证据要求、变更以及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情况。逮捕令需通过法律判定有罪后由司法部门或公安机关发布。逮捕的条件是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且有社会危险性。对于特定人群如患重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可
从批准逮捕到判决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文章还介绍了《刑法》第277条规定的妨害公务罪及其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影响量刑轻重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