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证:指与案件事实直接相关的物品或物质,如凶器、毒品等。
2. 书证:指与案件事实直接相关的书面文件、记录,如合同、账目等。
3. 证人证言:指案件中能够提供与案件事实相关的证词的人的陈述。
4. 被害人陈述:指案件中被害人对犯罪事实的陈述。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犯罪事实的陈述和辩解。
6. 鉴定意见:指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案件中的特定问题进行的鉴定、检验、鉴定。
7.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指侦查人员在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过程中所作的记录。
8.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指通过录像、录音等方式记录的案件相关资料。
1. 非法方法收集的供述和证人证言: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是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得的,或者证人的证言是通过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获得的,应当予以排除。
2. 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如果收集的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如果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3. 发现应当排除的证据: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发现应当排除的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其主要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的案件,以及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技术侦查措施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其主体、适用范围、程序与期限等已在相关法律中明
刑事案件中证据不足时取保候审的解除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当证据不足以支持对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追究时,法院可解除取保候审措施。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需遵守多项规定,如不得离开居住地、及时到案等。若违反规定,可面临没收保证金、限制活动等措施。
刑事案发后与嫌疑人的录音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录音能否作为证据需考虑其与案件的关联性、取证的合法性等因素。若录音合法、关联性强且真实充分,可作为证据;若存在非法手段或关联不强,则可能被排除。
刑事案件二审的流程,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以及评议、判决和宣判等环节。开庭时,审判长会宣布案由、组成人员名单等,并告知当事人权利。法庭调查是二审的核心,会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核对。法庭辩论阶段,辩护人有权进行辩护。最后,合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