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证:指与案件事实直接相关的物品或物质,如凶器、毒品等。
2. 书证:指与案件事实直接相关的书面文件、记录,如合同、账目等。
3. 证人证言:指案件中能够提供与案件事实相关的证词的人的陈述。
4. 被害人陈述:指案件中被害人对犯罪事实的陈述。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犯罪事实的陈述和辩解。
6. 鉴定意见:指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案件中的特定问题进行的鉴定、检验、鉴定。
7.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指侦查人员在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过程中所作的记录。
8.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指通过录像、录音等方式记录的案件相关资料。
1. 非法方法收集的供述和证人证言: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是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得的,或者证人的证言是通过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获得的,应当予以排除。
2. 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如果收集的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如果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3. 发现应当排除的证据: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发现应当排除的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同案犯供述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及其法律地位。同案犯供述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范畴,需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同时,探讨了刑事案件中“另案处理”的适用条件,包括多种情形下的规定和审查监督机制。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
侮辱罪的管辖法院确定方式。刑事案件一般由犯罪地法院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地点。被告人的居住地也可管辖。对于通过网络实施的侮辱罪,被害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证据不足,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的提起条件和处理方式。自诉案件需被害人提供证据,法院认为证据不足可劝撤或驳回。轻微刑事案件可自诉或公诉,如被害人直接起诉至法院证据不足,可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转入公诉程序。公安机关侦查结束后应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当事人有权进行和解并签订协议书。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报案、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某些案件不适用调解程序。审理期限根据被告人是否羁押有所不同,未羁押的应在六个月内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