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人和辩护人在庭审中应向法庭出示证据。公诉人和辩护人可以出示物证供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如果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人民法院在调查核实证据时,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查封、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等措施。
证据的相关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办案人员主观想象或强加的联系。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证据与案件的基本事实相关,主要涉及当事人是否犯罪、犯罪性质以及罪责的轻重等。与这些基本事实无关的证据被视为无相关性。在诉讼双方举证的情况下,注意所提问题和举证的相关性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利于防止纠缠细枝末节拖延诉讼,并有助于弄清案件的基本事实。
相关性的基本类型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必然关联和偶然关联、肯定性关联和否定性关联、单因素关联和重合关联等。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性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如果关联过于间接,相关性微弱,该证据可能被视为不具有相关性。
相关性有助于证明案件事实。因此,对证据的相关性进行考察和分析的重点在于其证明力。
侮辱罪的管辖法院确定方式。刑事案件一般由犯罪地法院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地点。被告人的居住地也可管辖。对于通过网络实施的侮辱罪,被害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证据不足,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的提起条件和处理方式。自诉案件需被害人提供证据,法院认为证据不足可劝撤或驳回。轻微刑事案件可自诉或公诉,如被害人直接起诉至法院证据不足,可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转入公诉程序。公安机关侦查结束后应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