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侦查是指在发现犯罪事实后,为了追究刑事责任而进行的案件立案和侦查工作。在侦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就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措施是国家为了保障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授权刑事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取一定程度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方法。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措施。这五种措施按照强制力度由轻到重进行排序。
拘传适用于未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通常情况下,拘传适用于经过依法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但是,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传唤才能使用拘传。公安司法机关可以直接使用拘传,根据案件情况,必要时可以适用。
取保候审适用于以下情况: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检察院为了保证侦查和起诉工作的顺利进行,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符合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被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
是否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法院或检察院决定。
拘留适用于犯罪嫌疑人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在逃或可能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的情况。只有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决定是否拘留。拘留的执行权仅属于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
逮捕是指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并且证据已经查证属实,证明罪犯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逮捕也可以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中的一个。逮捕适用于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等措施尚不能防止社会危险性,但有必要采取逮捕的情况。
刑事拘留的处理方式和期限。刑事拘留分为三种情况:未发现犯罪事实予以释放、报请逮捕和转为其他强制措施。最长期限为三十七日。刑事拘留期间,应通知家属,且犯罪嫌疑人等有申诉权利。如申诉属实,应对其解除拘留。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特殊情况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
错误刑事拘留的救济途径及相关规定。对于没有犯罪事实或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被错误拘留,受害人可获得国家赔偿,包括侵犯人身自由的赔偿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为及时抓获犯罪分子和重大嫌疑分子、防止新危害发生的强制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