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在侦查案件后,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起诉意见书》,将案卷材料、证据连同起诉意见书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制作《不起诉意见书》,并将其移送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3条的规定,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应当撤销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应当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并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包括查明本案不存在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
当侦查机关经过侦查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当及时终结侦查,并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同时制作《撤销案件决定书》。如果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应当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并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在实践中,对于依法经过侦查,在法定期限内仍未能查清案件事实,定罪证据缺乏的案件,应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对犯罪嫌疑人应当加以释放并解除其犯罪嫌疑人的地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案件的撤销。如果犯罪事实确已发生,案件就不应撤销,应当继续进行侦查。
无论是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的案件还是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的案件,侦查终结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案件事实已经查清是侦查终结的首要条件。这包括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情节、手段和危害结果等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和情节。
证据确实、充分是侦查终结的中心环节。它要求证明犯罪事实情节的每一个证据来源可靠,经核实无误,证据与案件之间联系清楚,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证明链条环环相扣,足以确认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重或者罪轻。
法律手续完备是侦查终结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是依法办案的依据,也是保证侦查质量的前提。如果发现有遗漏或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补充或改正。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任何一个条件的缺失都将导致侦查终结的无效。
人民检察院批捕后取保候审的程序和要求。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对于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具体程序包括受理案件、审查立案、侦查和侦查终结等步骤,执行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特殊情况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
侦查期限的计算方法,包括一般案件和特殊羁押期限。对于一般案件,侦查期限从批捕之日起计算,通常为60天,复杂案件可延长一个月至两个月。公安机关的案件数量和关系可能影响侦查进度。对于特殊羁押期限,根据不同情况和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可以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