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诉的对象在二审抗诉中是指尚未生效的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裁判,而再审抗诉是指已经生效的裁判。
二审抗诉由第一审法院同级的机关提起,范围限于地方各级法院;再审抗诉则由上级机关提起。
二审抗诉由上级人民法院接受,而再审抗诉则是由同级人民法院接受。
二审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而再审抗诉没有期限限制,但如果要求将无罪改为有罪,则需遵守《刑法》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审抗诉的目的是阻止第一审法院的判决生效,以避免执行被认为有错误的判决;再审抗诉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相,纠正错误。
二审抗诉是一审检察院通过一审法院向上一级法院提交抗诉材料,并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出庭;再审抗诉是抗诉机关向同级人民法院提交抗诉材料。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符合抗诉条件,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
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三个月内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抗诉或不抗诉决定。如果需要延长审查期限,需由检察长批准。
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时,应当制作《提请抗诉报告书》,并将审判卷宗、检察卷宗报送上级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在受理抗诉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再审法庭。如果是由下级人民检察院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案件,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指令再审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再审法庭。
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判决或裁定后,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再审判决或裁定进行审查,并填写《抗诉再审判决(裁定)登记表》。
刑事诉讼法第205条第3款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刑事诉讼法第206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申请抗诉与申请再审是完全不同的,当事人应该了解两者的性质和适用条件,并合理运用。同时,提出再审申请的时效限制为六个月,因此,当发现问题时,请及时提出再审申请,以防止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刑事诉讼再审抗诉程序由检察机关提出,是检察机关履行司法职能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对法院作出的司法判决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如果发现法律适用错误或存在问题,依法可以提出抗诉。法院应当重新审理诉讼案件,并作出重新判决,检察机关应当派员出席听审。
民事案件终审不服如何申请再审的问题。当事人对生效判决或裁定有异议,可向上一级法院或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如法院驳回再审申请或逾期未作出裁定,当事人可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我国两审终审制的例外情况、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限与证据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维护上诉制度、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方面的意义。该原则能消除被告人担心加重处罚的顾虑,保障其依法上诉和充分行使辩护权,同时有助于发挥上诉制度的作用,保证两审制的贯彻执行,促使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和法律监
如何启动民事再审程序,包括四种启动方式:本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或指令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再审。同时,也介绍了民事再审第一审程序开庭的预备和开庭步骤。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定义和价值分析。该原则是为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消除其担心加重处罚而不敢上诉的顾虑,确保上诉制度的正常运行。此外,上诉不加刑原则也有助于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其适用范围包括被告人独立提起上诉的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的案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