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时,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然而,若案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则审理期限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简易程序具有以下特征:
简易程序只适用于第一审程序,不适用于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
虽然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也有第一审案件,但简易程序只能由基层人民法院适用。
简易程序适用于事实清楚、情节简单、犯罪轻微的刑事案件,而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则不适用。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受刑事诉讼法关于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辩论等程序规定的限制,从而大大简化了审理程序。
简易程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简易程序中,可以采用口头起诉和口头答辩的方式。
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其派出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对于符合起诉条件且被告同意口头答辩的案件,基层人民法院或其派出法庭可以当即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当事人和证人。
简易程序由一名法官独任审理,并独自作出判决。
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无争议时,审判人员可以在听取当事人就适用法律方面的辩论意见后直接作出判决或裁定。简易程序应当一次开庭审结,但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开庭的除外。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简化裁判文书的制作。
根据规定,简易程序案件应在立案次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我国法律中关于怀孕妇女在刑事判决中的特殊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不被判处死刑。但暂予监外执行需符合一定条件,且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适用。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时的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查内容包括罪犯是否属于有期徒刑或拘役、患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监外执行不会危害社会等情形。同时,还需审查决定或批准机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是否符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包括:一是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二是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三是在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四是其他不适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