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社区矫正机构,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承担社区矫正相关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实施。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置和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承担社区矫正相关工作。
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行政惩处包括警告、记过两种。
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应当予以警告:
1、不服从管理、教育的;
2、故意不按规定时间到街道(乡镇)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报到,不按规定时间向街道(乡镇)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汇报情况,不参加社区矫正活动又不请假的;
3、擅自离开居住地;
4、保外就医人员不配合治疗的;
5、违反社会公德,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的;
6、其他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行为的。
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应当予以记过:
1、不请假私自外出,经劝告无效的;
2、对抗管理、教育或故意逃避监督、管理的;
3、违反社会公德,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4、三次以上拒绝参加社区矫正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5、保外就医人员有治疗能力,故意不治疗的;
6、受到两次以上警告的;
7、其他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造成较大影响的。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进行事故监督的相关情形,包括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伤残、脱逃等事故。同时,也介绍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依法处理、紧急措施、记录成笔录等要求,以及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检察院对不同情形下复议复核期限的确定。对于不予立案决定的复核,期限为收到申请后的三十日内。对于没收保证金和罚款决定的刑事复议复核,公安机关应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的情况,经负责人批准可延长复核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十日。
公安刑事立案复核的程序。复议申请适用范围包括驳回申请回避、没收保证金决定、不予立案决定等的相关人员。复核申请适用于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刑事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申请刑事复议可以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提出,而刑事复核必须为书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