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社区矫正机构,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承担社区矫正相关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实施。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置和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承担社区矫正相关工作。
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行政惩处包括警告、记过两种。
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应当予以警告:
1、不服从管理、教育的;
2、故意不按规定时间到街道(乡镇)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报到,不按规定时间向街道(乡镇)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汇报情况,不参加社区矫正活动又不请假的;
3、擅自离开居住地;
4、保外就医人员不配合治疗的;
5、违反社会公德,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的;
6、其他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行为的。
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应当予以记过:
1、不请假私自外出,经劝告无效的;
2、对抗管理、教育或故意逃避监督、管理的;
3、违反社会公德,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4、三次以上拒绝参加社区矫正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5、保外就医人员有治疗能力,故意不治疗的;
6、受到两次以上警告的;
7、其他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造成较大影响的。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判处管制的执行细则,包括禁止犯罪分子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接触特定人等。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被告人作出判决,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进行监督,公安机关对违反规定的社区服
我国的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监禁或者管制,管制是指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3个月以上2年以下社区矫正,罪犯留在原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若致使他人重伤的,处3到10年的监禁,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
现在缓刑的执行由司法局负责,要进行社区矫正,每月要参加一些活动,就是请假外出,最长也不得超过一个月。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按照
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