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六百六十五条的规定,负责案件管理的人民检察院部门在发现本院办案活动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对于情节较轻微的情况,可以进行口头提示;对于情节较重的情况,应发送案件流程监控通知书,提示办案部门及时查明情况并进行纠正;对于情节严重的情况,应同时向检察长报告。
办案部门在收到案件流程监控通知书后,应在十日以内将核查情况以书面形式回复负责案件管理的部门。
人民检察院行使立案监督权的方式如下:
人民检察院在获取不立案监督的材料后,应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查。如果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经检察长批准,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在7日内书面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人民检察院在进行必要的调查和认真审查后,如果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应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并发出《通知立案书》,同时将有关证明应当立案的材料移送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在接到人民检察院要求立案的通知后,应在15日内做出立案决定,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检察院取保候审的程序和法律依据。检察院可根据案件情况直接作出取保候审决定,也可因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申请作出决定。执行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负责,需要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了可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情形。
检察院公诉书的可见性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审查起诉书后应决定开庭审判,并在开庭前确保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能够收到起诉书副本。法院在确定开庭日期后应通知检察院和其他相关人员,同时公开审判的案件需提前公布相关信息。整个流程应记录
人民检察院的量刑建议书的内容及其制作流程。检察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可提出量刑建议,包括适用案件范围、提出方式、内部审批程序、载体、提出时机以及调整问题等方面。量刑建议旨在根据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提出对其刑期的建议,以确保公正、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