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监督庭的主要职责是对申诉、抗诉案件进行审查,以及对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进行监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1. 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提出申诉的权利,但这并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
2. 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在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方面确有错误时,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进行处理。
3.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4.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5. 对于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并对原判决的事实是否清楚或证据是否足够进行评估,如果发现不清楚或证据不足,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我国法律中关于怀孕妇女在刑事判决中的特殊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不被判处死刑。但暂予监外执行需符合一定条件,且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适用。
关于逃犯的处理程序及相关法律术语的内容。其中包括逮捕与调查、移送审查起诉和审判环节的法律流程说明,还涉及到网上追逃的相关信息,比如不会监控家属的原则和例外情况,以及网上追逃的通缉形式和对象的描述。
国家赔偿案件的审判监督程序。包括申请再审的流程、国家赔偿的定义和责任主体、申诉程序至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规定、赔偿委员会重新审查和决定赔偿的流程、检察机关的监督以及立案程序和审查立案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在领取国家赔偿款后,如判决不服,可申请再审。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