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审判制度 > 未成年犯罪档案如何消除

未成年犯罪档案如何消除

时间:2024-09-10 浏览:8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5893
【未成年犯罪相关法律知识科普】未成年人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主体,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对其作出了有别于成年人的规定,比如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的犯罪作出了区别于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很多人都担心,未成年时犯下的罪,是否会影响以后的生活,比如很多人都会问,未成年犯罪档案如何消除?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未成年犯罪档案的消除方式

信息封存与查询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记录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进行信息封存,除非存在法定情形需要公开。根据第275条的规定,如果未成年人在犯罪时未满18周岁,并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相关犯罪记录应予以封存。被封存的犯罪记录不得提供给任何单位和个人,但司法机关在办案需要或其他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时除外。进行合法查询的单位应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保密。

封存目的与含义

犯罪记录的封存旨在消除对未成年人的歧视,使其在社会中没有污点,能够融入社会。犯罪记录的封存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犯罪记录是客观存在的,不同于消除。在封存制度出台之前,不同地区的具体做法是消除未成年人轻罪记录,例如2011年四川省彭州市联合公、检、法、司、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等六家单位签署了《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除实施办法》,将未成年人的轻罪犯罪记录视为消除,即视为没有前科。立法机关对此采取了审慎的态度,采用了相对保守的封存制度。封存后的犯罪记录可以被查询,查询意味着有条件使用。当封存的犯罪记录作为后罪法定裁量的依据时,属于法律评价中的基础性事实,应允许使用封存的犯罪记录。其次,封存还意味着隔离,即将犯罪记录与社会公众保持距离,不让社会公众知晓。因为一旦社会公众知晓,未成年人在就业和升学过程中容易受到歧视。

保障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

为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去除犯罪标签,为涉案未成年人在升学和就业过程中免受歧视,上述规定从实质和程序上保障了有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能够无污点地融入社会,开始全新的生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审分离、控辩对等和审判中立等。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刑事诉讼活动的公正性和公正性,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刑事诉讼活动解决社会纠纷,实现法律正义的目标。遵循这些原则,

  • 未成年犯罪被关在哪里

    未成年犯罪的相关问题,包括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的规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分阶段以及犯罪记录封存的法律规定。同时,文章也介绍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定义和不同年龄段的刑事责任承担情况。

  • 未成年犯罪有未遂吗

    未成年犯罪的问题,包括未遂情况、犯罪记录的保留时间以及犯罪证据的公开情况。对于未成年犯罪未遂的情况,法院会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成熟程度和行为影响。犯罪记录通常会受到保密措施,特定情形下可以进行密封保存。而关于未成年犯罪证据的公开,必须审慎对待,

  • 过失犯罪案底多久消除

    过失犯罪案底的消除问题。犯罪记录无法消除,但针对未成年人且判刑不超过五年的犯罪者,实行犯罪记录封存制,除办案必需外,不能公开查询其犯罪记录。查询犯罪记录需提供多种材料,包括有效身份证件、查询申请表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过失犯罪的判断标准和相应的法律责

  •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特点及相关问题
  • 未成年犯罪记录怎么可以消掉
  • 未成年犯罪,成年后会有前科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