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时,如果再审的案由是原判决或裁定存在错误,或者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等情形,判决书可以作为其中的一种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的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再审:
再审与二审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同:
第二审程序是当事人不服一审未生效的裁判,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开始的。而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发生的主体只能是具有审判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因此,再审是由审判监督权的行使者引起的。
上诉只能以书面形式提起,而再审的提起方式较为复杂。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时,需要提交申请书和生效法律文书。
上诉受到上诉期限的限制,并且期限较短。而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或裁定生效后的两年内提出。
第二审程序是当事人不服一审未生效裁判,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而发生的。因此,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一审裁判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是否正确。而再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和稳定性,对法院、当事人和社会都具有约束力,任何人都无权改变。只有当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引起再审程序的发生,或当事人依法申请再审引起再审程序的发生时,才能对该判决或裁定再次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二审案件审理的理由是当事人对第一审未生效裁判不服,请求二审法院继续审理并作出裁判。再审案件的审理理由是生效裁判确有错误。为了纠正错误的生效裁判,确保案件的质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能采用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刑事自诉案件的流程和相关细节。自诉案件包括侮辱、诽谤罪等案件类型,自诉人需向法院递交刑事自诉状。法院会认真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案件审判过程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自诉人需积极参与庭审,否则可能按撤诉处理。最终,法院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医疗纠纷申请再前,如果判决书已经生效的,判决书就有效,对生效判决书不服的,可以申请再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一审缺席判决判决书虽具有法律效力,但当事人一方是可以提出判决异议申请再审。因此,一审缺庭判决并非终审判决。缺庭判决就是在开庭审理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仅就到庭的一方当事人进行询问、核对证据、听取意见,在审查核实未到庭
对于作出二审终审判决不服的,只有依靠审判监督程序来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一是向原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二是检察院申诉,由检察院提起抗诉。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