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时,如果再审的案由是原判决或裁定存在错误,或者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等情形,判决书可以作为其中的一种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的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再审:
再审与二审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同:
第二审程序是当事人不服一审未生效的裁判,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开始的。而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发生的主体只能是具有审判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因此,再审是由审判监督权的行使者引起的。
上诉只能以书面形式提起,而再审的提起方式较为复杂。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时,需要提交申请书和生效法律文书。
上诉受到上诉期限的限制,并且期限较短。而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或裁定生效后的两年内提出。
第二审程序是当事人不服一审未生效裁判,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而发生的。因此,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一审裁判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是否正确。而再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和稳定性,对法院、当事人和社会都具有约束力,任何人都无权改变。只有当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引起再审程序的发生,或当事人依法申请再审引起再审程序的发生时,才能对该判决或裁定再次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二审案件审理的理由是当事人对第一审未生效裁判不服,请求二审法院继续审理并作出裁判。再审案件的审理理由是生效裁判确有错误。为了纠正错误的生效裁判,确保案件的质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能采用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书写方式,包括案件基本信息、审理过程、事实查明、法律适用和判决结果等部分。详细阐述了公诉机关、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辩护人的信息,以及审理过程、事实查明、法律适用和判决结果等内容。判决结果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况和赔偿情况分为四
医疗纠纷申请再前,如果判决书已经生效的,判决书就有效,对生效判决书不服的,可以申请再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提起上诉时,未向法院交纳诉讼费用的,如果经通知后仍然未交纳的,法院可按撤诉处理,判决书生效后,当事人可申请再审。(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当
对于作出二审终审判决不服的,只有依靠审判监督程序来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一是向原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二是检察院申诉,由检察院提起抗诉。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