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实行的二审终审制度,二审法院在将二审判决书送达给当事人后,判决书立即生效。
法院在判决书生效后,胜诉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采取以下强制执行措施:
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在银行中的存款。银行必须协助法院进行查询、冻结、划拨操作。这些操作需要符合相应的手续要求。
法院可以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执行法院会做出裁定,并向相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相关单位协助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被执行人的收入包括工资、劳务报酬、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收入等。这一措施适用于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法院可以根据司法解释《查封规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查封、扣押是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采取的控制性措施,限制被执行人处分、损毁财产的行为。查封、扣押需要裁定,并进行公示程序。对于需要办理登记手续的财产,法院会向相关登记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对于不需要办理登记手续的财产,法院会加贴封条。
在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财产后,如果被执行人在一定期限内未履行义务,法院可以将其财产进行拍卖、变卖,用所得资金清偿债务。
如果法院认为被执行人隐匿财产或隐匿有关财产状况的证据,法院可以责令被执行人交出这些证据。如果被执行人拒不交出,法院可以依法定程序进行搜查。被执行人的会计账簿是财产状况的证据材料,法院可以对其进行搜查和复制。法院一般不会在判决前调查相关证据。
当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债务人必须交付特定物品给债权人时,如果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法院可以强制限期交付。如果限期不交付,法院可以采取强制交付措施,通常也需要进行搜查。
当被执行人拒不迁出房屋、船舶或退出土地时,法院可以通过强制执行令被执行人迁出房屋、船舶或土地。在被执行人财产清出房屋、船舶后,法院会将房屋、船舶交给申请执行人。如果当事人双方约定可以不清出被执行人财产,法院也会允许。
强制执行通常是针对财产,但有时也可以对行为进行强制执行。行为的强制执行分为两种情况,需要分别处理。第一种情况是对可以替代的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根据最高法院在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中的规定,申请执行人或法院可以管理债务人的财产。财产管理可以由申请执行人或法院指定的第三方进行。这种方式在被执行人财产无法变现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手段。
法院有权主持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刑事自诉案件的流程和相关细节。自诉案件包括侮辱、诽谤罪等案件类型,自诉人需向法院递交刑事自诉状。法院会认真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案件审判过程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自诉人需积极参与庭审,否则可能按撤诉处理。最终,法院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问题。离婚调解协议具有契约性质,经法院确认后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当事人不得再对此法律关系发生争议。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同法院生效判决书一样,当事人丧失上诉权。调解书有给付内容且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调解结束可以是达
权利方面对责任方无力赔偿的解决办法,包括申请强制执行、中止执行以及赔偿劳务等方式。同时,也阐述了关于民事责任无力赔偿情况下的一些处理方法,如未成年人犯罪损失赔偿、同案犯参与赔偿、被告人违法所得用于家庭生活需退赔、被告人亲属可代替赔偿以及动用家庭财产赔
债务纠纷的判决后的执行程序和债务纠纷的起诉流程。判决书生效后,一方不履行的,对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机构的裁决也可以申请执行,但被裁定不予执行的情形包括仲裁程序违规等。起诉流程包括公开审理、开庭审理阶段、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宣判等。缺席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