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刑事案件涉及贪污贿赂时,公安机关应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案件时,应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2.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结果发生地。
3. 具有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其他犯罪、多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的情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在其职责范围内并案处理。
4.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现职人员、人民陪审员、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或近亲属可以担任辩护人。
5.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律援助的规定,对于法律援助的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应在接到通知后三日内指派律师,并将律师的信息通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6. 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7. 辩护律师可以向看守所申请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8. 辩护律师可以向证人、其他单位和个人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向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申请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9. 如果辩护律师违反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可以移交给办理辩护律师所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处理。
10. 辩护律师、诉讼代理人可以向同级或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
11. 法庭审理过程中,如果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情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
12. 对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可以采取保护措施,不公开其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13.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正当理由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时,应当经执行机关批准。
14. 对取保候审保证人是否履行保证义务,由公安机关认定,对保证人的罚款决定也由公安机关作出。
15.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不得要求被监视居住人支付费用。
16.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17. 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决定,并将执行回执及时送达人民检察院。如果人民检察院决定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释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将执行回执送达人民检察院。
18. 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或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应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19.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
20. 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和适用对象应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确定。
21. 公安机关对案件提请延长羁押期限时,应在羁押期限届满七日前提出,并书面呈报案件的主要情况和延长羁押期限的具体理由。人民检察院应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
22. 如果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应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23. 上级公安机关指定下级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需要提起公诉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4. 人民检察院对审查起诉的案件,认为应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或同级其他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应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指定审判管辖的,应与同级人民法院协商办理。
25. 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应将案卷材料和全部证据移送人民法院,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材料、证人改变证言的材料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其他证据材料。
26.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案卷材料、证据的,应决定开庭审判。如果人民检察院移送的材料中缺少上述材料,人民法院可以通知人民检察院补充材料。
27. 当检察人员和辩护人需要出示、宣读或播放已移交给人民法院的证据时,可以申请法庭出示、宣读或播放。
28. 辩护人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未提交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罪轻的证据材料。
29. 如果合议庭对鉴定意见有疑问,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30. 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
31. 人民检察院可以要求补充起诉或变更起诉,人民法院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或变更起诉。
32. 如果被告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提供重要线索,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进行查证的,可以建议补充侦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在庭审后对违反法定程序的庭审活动提出纠正意见。这意味着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庭审结束后提出纠正意见。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第五款规定,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申请,如果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予监外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如果罪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在监外执行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如果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脱逃的期间也不计入执行刑期。
如果被决定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在逃,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立即通知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然而,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不能扣划这些财产。
对于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的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财物以及依法销毁的违禁品外,必须一律上缴国库。查封、扣押的涉案财产,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裁定后,由人民法院通知查封、扣押机关上缴国库,查封、扣押机关应当向人民法院送交执行回单。冻结在金融机构的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裁定后,由人民法院通知有关金融机构上缴国库,有关金融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送交执行回单。
对于被扣押、冻结的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在扣押、冻结期间权利人申请出售,经扣押、冻结机关审查,不损害国家利益、被害人利益,不影响诉讼正常进行的,以及扣押、冻结的汇票、本票、支票的有效期即将届满的,可以在判决生效前依法出售或者变现,所得价款由扣押、冻结机关保管,并及时告知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除了精神病鉴定期间,其他鉴定期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如果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如果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适用公安机关的规定。
以上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1998年1月19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主权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首要地位,以及外国人在中国进行刑事诉讼的适用规定和管辖权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信守国际条约原则、诉讼权利同等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包括国际条约的适用、国内法的规定、国际法原则的体现以及平等对待的原则。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取保候审不能延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期间,侦查、起诉和审理不得中断。同时,文章介绍了批捕后的取保候审程序,包括申请、决定、执行及最长期限等内容。
故意伤害罪的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规定,包括适用情形和执行机关等。接着阐述了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相关规定和需要遵守的规定。最后,描述了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条件,包括与本案无牵连、
陈××因盗窃一案不服××市××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并提起上诉的内容。陈××在审讯过程中受到压力,被迫捏造犯罪事实,认为原审法院的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因此提出上诉,请求重新审理并依法宽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