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定的时间内,双方当事人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先由患方陈述,然后是医疗机构。
专家鉴定组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提问,当事人必须如实回答。在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现场医学检查。
双方当事人退场,不再参与鉴定过程。
专家鉴定组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材料、陈述及答辩等进行讨论。
经过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成员在鉴定结论上签名。对于鉴定结论的不同意见,应当予以注明。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指委托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医学及法律知识与技能对与特定事件或案件相关联的医疗技术问题进行鉴别、判定的活动。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目的是明确与医疗纠纷有法律关系的医疗技术问题。它不仅涉及纯法律问题,也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仅是鉴别和判定活动,还包括委托活动。只有在委托的情况下,才具有鉴定的意义。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科学性和主观性的双重属性。作为科学活动,它运用科学知识与技能研究解决特定的科学技术问题。然而,鉴定结论最终只是鉴定人主观世界对客观问题的反映。它不仅与鉴定人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自然的能力有关,还与鉴定人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甚至与鉴定人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有关。
胡*斌因工伤导致的医疗事故案件。胡*斌在一家三甲医院接受手术后出现左肾萎缩问题,因医院丢失病历导致无法鉴定工伤致残等级。法院依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判定医院承担医疗事故责任,赔偿胡*斌共计80263元。胡*斌对伤残等级鉴定提出上诉,认为赔偿金额应更高。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以及相关的程序和规定。当事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尸检申请期限固定,患者死亡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结论之日起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定义及程序。该程序由医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进行,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专家,分为受理、调查和作出鉴定结论三个阶段。在受理阶段,当事人可选择鉴定委员会委员并组成鉴定委员会。调查阶段以书面调查为主,当事人可委托医学专家或律师出席提供证据和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