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工作,应在接到申请后的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相关材料。当事人则需要在收到医学会通知后的10日内提交鉴定所需的材料、书面陈述和答辩。医学会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后,应在45日内完成鉴定并出具鉴定书。换言之,如果现在申请鉴定,医学会正式受理后的60日内应该拿到鉴定书。
当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下,应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如果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但仍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在疑难、复杂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下,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技术鉴定工作。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所需提交的材料。医疗机构需提交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医护人员执业和注册证原件及复印件、医方答辩材料、代理委托书、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原件和其他相关材料,包括封存保留的实物和检验报告等。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及程序。鉴定非强制,可在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介入或法院委托下进行。鉴定流程包括双方陈述、提问和医学检查、讨论和形成鉴定结论等步骤。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如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