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事人如果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需要提出书面申请。该申请应提交给市卫生监督所的医疗机构监督科。申请书应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相关事实、具体请求和理由。
当事人在得知或应当知道自己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并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天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符合相关法规的申请将被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在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不符合相关法规的申请将不予受理,并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并申请再次鉴定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至7日内将申请交由省医学会组织进行再次鉴定。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的相关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协商的前提条件和合法协商的条件,包括医患双方需有协商意愿和达成一致意见等。同时,文章还指出了无效的协商协议的情况以及双方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协商条款。最后,文章介绍了保证协商协议合法有效的途径,如公证和律师见证等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和医疗事故行政处理过程。医疗纠纷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和解、调解和民事诉讼三种途径,但我国尚未建立医事仲裁体系。和解和调解都存在约束力较弱的问题,如一方反悔并起诉,法院一般会认定和解协议合法有效并维持其效力。对于民事诉讼,一审非常重要,因
医院漏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医疗过错包括漏诊,只有当医疗过错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时,才构成医疗事故。若漏诊未造成损害,则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经过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过错造成的损害,患者可根据相关司法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