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如果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需要提出书面申请。该申请应提交给市卫生监督所的医疗机构监督科。申请书应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相关事实、具体请求和理由。
当事人在得知或应当知道自己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并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天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符合相关法规的申请将被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在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不符合相关法规的申请将不予受理,并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并申请再次鉴定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至7日内将申请交由省医学会组织进行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和医疗事故行政处理过程。医疗纠纷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和解、调解和民事诉讼三种途径,但我国尚未建立医事仲裁体系。和解和调解都存在约束力较弱的问题,如一方反悔并起诉,法院一般会认定和解协议合法有效并维持其效力。对于民事诉讼,一审非常重要,因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详细描述了强制医疗的申请程序,包括公安机关的强制医疗意见书、人民检察院的强制医疗申请以及人民法院的强制医疗决定。同时,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可以采取临时的
中国强制医疗方式的变迁及司法化。传统上,强制医疗方式主要由医疗保护性住院、保安性强制住院和救助性强制医疗三种形式构成,但存在司法审查缺失和行政机关主导的问题。新刑诉法规定强制医疗程序,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标志着该制度从行政化转向司法化。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