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方自愿协商
2. 申请人民调解
3. 申请行政调解
4.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1. 告知患者或其近亲属解决医疗纠纷的合法途径
2. 告知有关病历资料、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的规定
3. 告知有关病历资料查阅、复制的规定
4. 对于患者死亡的情况,还应告知其近亲属有关尸检的规定
1. 分析事件的性质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有过失,需要进行分析,以确定责任。
2. 分析患方动机
患者一方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如寻求治疗、发泄不满、试探医疗行为是否有过失等。
3. 稳定投诉者,缓冲矛盾
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应稳定投诉者的情绪,缓解矛盾,避免激化矛盾。对于无理取闹的患者及其亲属,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或请公安部门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行政调解程序。在医疗事故涉及民事部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双方当事人请求下进行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并依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过程中涉及手术风险告知书的效力、申请行政调解的条件和程序以及重大医疗事故的上级调解程序。如果调解不成功或一方反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详细描述了强制医疗的申请程序,包括公安机关的强制医疗意见书、人民检察院的强制医疗申请以及人民法院的强制医疗决定。同时,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可以采取临时的
中国强制医疗方式的变迁及司法化。传统上,强制医疗方式主要由医疗保护性住院、保安性强制住院和救助性强制医疗三种形式构成,但存在司法审查缺失和行政机关主导的问题。新刑诉法规定强制医疗程序,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标志着该制度从行政化转向司法化。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