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患者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即使是小病也应该得到完全治愈。有些患者仅凭道听途说的信息,对医疗结果产生不满情绪,并在医院引发冲突。一些修养较差的家属甚至辱骂医生。
部分患者希望接受经验丰富的医生治疗,一旦无法得到满足,出现一些并发症,就会指责年轻医生,导致纠纷产生。
某些疾病如癌症、慢性病或长期不愈,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影响,导致不满和绝望情绪,从而将怨气转移到医务人员身上。
医患双方协商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法定途径之一。然而,在实践中,经常发生患者在双方签订书面协议后反悔的情况。医患双方自行协商是平等主体之间达成的民事合同。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自行协商是首选的解决途径,通过协商,医患双方可以进行交流沟通,消除误会,增进理解,相互体谅,平息矛盾,解决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就纠纷性质、医疗过失与否以及解决纠纷的方式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进行约定,这体现了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在医疗纠纷解决中的作用。
我国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旨在给予市场主体充分的自主权利,鼓励和保障民事主体自由地从事各种市场活动。只要医患双方签订的协议不违背法律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五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通过自行协商,达成一致并书面协议,这是医患双方根据自愿、合法、平等和公平原则解决医疗纠纷所订立的合同。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指南的内容,包括受理条件和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同时详细阐述了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主要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的两种情况: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摘要概括了文章的主旨,介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中的法律问题和注意事项。文章指出协商前提包括医患双方愿意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合法协商需满足患方和医疗机构主体合法、自愿协议且不违背法律等条件。无效的协商协议包括主体不合法、存在胁迫欺诈行为或协议内容违法等。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协商协议包括
医患纠纷的处理与解决方式。针对医患纠纷中的医疗事故和一般纠纷,文章提出了及时处理的必要性。在举证责任方面,文章强调了医方需要承担证明责任,并指出关键证据的封存与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患者尸体保护和调解申请方面的事项也进行了说明。在确定医疗事故赔偿责
医疗事故中患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当医院不解决医疗事故问题时,患者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行政调解,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患方需要充分准备并灵活运用法律原则,积极应对医疗技术鉴定等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