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罪的客体是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了医疗规章制度,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病人死亡或严重损害病人身体健康。主观方面是行为人的过失,导致病人死亡或严重损害病人身体健康的结果,并非出于故意,而是过失造成的。医疗事故罪的主体是医务人员,其他人员不构成医疗事故罪。只有符合这些构成条件,才能谈论立案。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五十六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情况,应予立案追诉。具体情形包括:
当医务人员的行为符合上述情形之一时,公安机关应立案追诉医疗事故罪。
医疗事故等级划分及其具体标准。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损伤程度,医疗事故被分为一级至四级,并对每一等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文章还列出了不同等级医疗事故的具体情形,如器官缺失、功能障碍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些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纠纷的行政调解解决方法。首先,医患双方可以选择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等争议,如协商不成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起诉。协商解决的协议书应详细记录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和赔偿数额等。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请求进行调解,依据相关条例计算赔偿数额。调解成
因医疗过错引发的纠纷案件。患者张某因咳嗽就诊被误诊为肺结核并接受治疗,后确诊为左上支气管肺癌晚期,最终死亡。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县医院和县结防所承担民事责任。作者认为虽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差错,医疗机构应承担民事责任。判断医疗机构是否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