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双方无法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大吵大闹也没有任何成果时,许多人就会去法院起诉医院,希望医院能够承担起该有的责任,弥补自己在医疗事故中造成的身体伤害。那么,医疗纠纷法院起诉流程是哪些?手心律师网有更多知识,欢迎浏览。
医疗纠纷法院起诉流程及相关法律规定
选择最有利的法律依据主张权利
根据医疗纠纷的具体情况,患者可以选择最有利的法律依据来主张自己的权利。如果确定损害是由医疗行为造成的,患者可以起诉医疗机构。如果多个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造成损害,患者可以同时起诉多个医疗机构。如果在诊疗过程中确认医疗产品(如医疗器械、药品、消毒药剂)受损害,患者除了可以起诉医疗机构外,还可以一并起诉医疗器械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如果确定患者因输入不合格血液制品受损害,可以同时起诉医疗机构和血液提供机构。
患者起诉医疗机构的法律依据选择
患者可以选择依据医疗服务合同起诉医疗机构主张违约责任,也可以选择依据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起诉医疗机构主张侵权责任。这两类责任的法律认定依据不同,选择不同的主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根据《指引》的规定,法院将根据具体案情释明患者选择对其最有利的法律依据来主张权利。
证据材料的提供
医疗机构应当配合患者复制病历资料。医患双方都有责任提供由其保存的病历资料。如果一方当事人不能提供自己保存的病历资料,导致无法查清相关事实,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患者应当提供由其保管的门(急)诊病历、诊断证明书、出院证明、医疗费发票及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医疗机构应当提供由其保管的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资料。根据《指引》的规定,患者及其近亲属有权复制、封存在患者接受诊疗期间形成的所有病历资料,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如果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拖延或拒绝患方患者复制、封存已经形成的病历资料,应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
医生紧急施救的权利
根据《指引》的规定,在以下六种情形下,患者生命垂危且不能表达意见,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为挽救患者生命,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1)近亲属不明或无联系方式;2)有联系方式但联系不到近亲属;3)近亲属拒绝发表意见;4)近亲属意见不一致且形不成多数意见;5)近亲属的意见明显不利于患者利益;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怠于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导致患者损害,患方患者请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可免除医疗机构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条规定,如果患者有损害且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1)患者或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2)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3)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根据《指引》的规定,“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一般包括以下情形:1)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2)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通过以上规定和指引,患者可以了解医疗纠纷法院起诉的流程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来配合患者的要求,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和紧急医疗措施,以确保医疗纠纷的公正和合理处理。